
2013年中國電影市場總結及未來電影投資建議
我國電影票房突破100億元用了近10年時間,但是從100億向200億突破僅花費了3年時間。近5年電影票房增長速度平均高達30%左右。引領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中國電影票房在未來3年中仍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2013年12月內地累計放映2680萬場,觀影人次超5.73億,全年預計達5.9億,同比增長26.34。
(該免費電子書為PDF格式, PDF閱讀工具下載)

- 第一章 2013年中國電影市場新格局
- 12月我國電影票房市場已經突破200億元,全年有望達220億元。國產電影形勢大逆轉,完勝進口影片。中小成本電影發力,利潤空間大。華誼、光線、樂視三分天下。中國電影產業化仍路漫漫其修遠兮。
- ·票房增長迅速
- ·國產電影突圍
- ·中小成本電影崛起
- ·影視公司“三國爭霸”
- ·電影產業機遇挑戰分析
- 第二章 2013年電影票房延續高速增長之勢
- 我國電影票房突破100億元用了近10年時間,但是從100億向200億突破僅花費了3年時間。近5年電影票房增長速度平均高達30%左右。引領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中國電影票房在未來3年中仍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2013年12月內地累計放映2680萬場,觀影人次超5.73億,全年預計達5.9億,同比增長26.34。
- ·中國電影票房情況
- ·觀影人次
- ·國產片進口片占比
- ·國產片進口片占比
- 第三章 2013年國產中小成本電影爆發之因
- 2006年左右,中國電影業,各種大片充斥銀幕,但是從近年來大片的表現來看,觀眾對張藝謀、馮小剛等導演的大片模式以及產生明顯的審美疲勞,而更愿意為貼近生活的故事買單。隨著國產類型片的逐漸成型,面對都市愛情片和喜劇片所針對的年輕觀眾群,電影的網絡營銷方案更為精準,微博和社交媒體等數字營銷手段準確覆蓋到他們的生活圈,對于影片的宣傳效果也更加明顯。近年院線較為重視三四線城市市場,三四線城市銀幕增長速度較快。受到教育、文化等因素影響,三四線城市觀影群體更傾向于國產影片,而非國語的國外大片。
- ·資金短缺
- ·國內發行力度較小
- ·海外發行受阻
- ·票房分賬模式
- 第三章 2013年國產中小成本電影爆發之因
- 2006年左右,中國電影業,各種大片充斥銀幕,但是從近年來大片的表現來看,觀眾對張藝謀、馮小剛等導演的大片模式以及產生明顯的審美疲勞,而更愿意為貼近生活的故事買單。隨著國產類型片的逐漸成型,面對都市愛情片和喜劇片所針對的年輕觀眾群,電影的網絡營銷方案更為精準,微博和社交媒體等數字營銷手段準確覆蓋到他們的生活圈,對于影片的宣傳效果也更加明顯。近年院線較為重視三四線城市市場,三四線城市銀幕增長速度較快。受到教育、文化等因素影響,三四線城市觀影群體更傾向于國產影片,而非國語的國外大片。
- ·資金短缺
- ·國內發行力度較小
- ·海外發行受阻
- ·票房分賬模式
- 第四章 華誼、光線、樂視三足鼎立
- 2013年華誼兄弟憑借《西游降魔篇》、《狄仁杰之神都龍王》等電影,再加上全產業鏈布局仍能穩坐第一,但是過多資本運作使其品牌形象有所下降,同時面臨較多競爭者的威脅。光線傳媒自《泰囧》后,還參與《致青春》、《不二神探》等電影的制作發行,在電影業務方面的發展迅猛,2013三季報中其影視業收入已經近70%。樂視影業2011年才成立,但發展迅速,其優勢明顯,在網絡視頻和互聯網電視領域均有涉及,將為影視業務發展帶來方便,其今年參與《小時代1》、《小時代2》的制作發行奠定了在影視業中的地位。
- ·華誼兄弟
- ·光線傳媒
- ·樂視影業
- 第五章 萬達院線持續領先,業內收購兼并成趨勢
- 由于大量資本從2010年開始涌入放映終端,新增影院需要通過加入,或成立院線整合資源,加強管理能力,提高自身運營效率,形成規模效應。今年全年國內過億院線達25條,同比增長1條。城市院線票房集中度較高,過5億院線共有11條,是城市院線數量的30.43%,卻占據城市票房的75.8%,在符合市場“二八規律”的同時也可能預示著中小院線將進入被兼并收購的階段。
- ·萬達院線
- ·中影星美
- ·上影聯合
相關熱點
電影票房
進口大片
中小成本電影
票房分贓
相關新聞
相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