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中小企業
中投顧問:2019-2023年中國中小企業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國家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2017年9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正式頒布。新促進法在融資政策相關方面,給予了中小企業更多的支持。引導金融機構擴大對中小企業的融資規模,鼓勵其推出有中小企業特色的產品和服務,支持擔保機構擴大針對中小企業的擔保業務規模。
2018年5月31日,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推進連接中小企業的專線提速降費,支持高性能、高靈活、高安全隔離的新型企業專線的應用;并要求加快中小企業工業互聯網應用普及,鼓勵云化軟件工具應用,匯聚并搭建中小企業資源庫與需求池,開展供需對接、軟件租賃、能力開放、眾包眾創、云制造等創新型應用。
2018年7月16日,科技部印發《關于推動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指出,要以堅持發揮企業主體作用與政府引導作用相結合,堅持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堅持人才項目基地多要素協同一體化推進,堅持分類指導協調推進大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為基本原則,培育一批核心技術能力突出、集成創新能力強、引領產業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民營企業;產業細分領域培育一批“隱形冠軍”和“獨角獸”企業;完善雙創孵化體系和生態,扶持小微企業創新發展。
(二)企業稅收優惠政策
2018年1月,財政部、稅務局、商務部、科技部聯合發改委發布的《關于將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地區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所得稅政策推廣至全國實施的通知》正式實施,對經認定的服務貿易類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實行所得稅優惠政策,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以進一步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優化外貿結構。
2018年5月,《關于對營業賬簿減免印花稅的通知》政策正式執行,通知明確,對按萬分之五稅率貼花的資金賬簿減半征收印花稅,對按件貼花五元的其他賬簿免征印花稅,以減輕企業負擔,鼓勵投資創業。
《關于設備器具扣除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表示,企業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新購進的除房屋、建筑物以外的設備、器具等固定資產,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上述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的出臺給予中小企業很大扶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們的財務壓力,有利于促進中小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三)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我國中小企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也逐年增長,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的中小企業已經形成了多元化所有制結構,非國有中小的企業占了中小企業的很大的部分,其中鄉鎮企業也占有很大比重。非國有企業包括資產集體所有、合作所有、私人所有、合伙所有、外資所有以及混合所有類型的企業。鄉鎮企業包括鄉(鎮)辦企業、村辦企業、聯合辦企業和個體企業這四個層次,是農民自籌資金所興辦的企業。整個鄉鎮企業在中小企業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并且起著重大的作用。近年來,國內中小企業數量快速增長,并且眾多的中小企業已經成為對外貿易的主要力量,各種物美價廉的產品遠銷海外,中小企業的年出口額逐年增長,促使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大貿易出口國,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外匯儲備。
二、不利因素
(一)人才流失較為嚴重
人才作為中小企業發展的最重要資源,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影響作用。因此如何最大程度的招聘人才、保留人才、利用人才也就成為了中小企業在發展中所面臨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問題。一是,中小企業而言缺乏相應人才觀念,部分企業在人才招聘的過程當中一味要求學歷狀況,沒有科學衡量招聘人員的綜合素質,使招進的員工難以做到人盡其才,無法充分施展才能,看不到發展機會和空間,一些人才選擇跳槽。這是造成中小企業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部分企業在管理方面的制度比較落后,沒有制定公平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缺乏人才培養培訓機制,動搖了員工跳槽的心理,導致人才流失。三是,缺乏相應的企業文化。一些企業的領導者認為且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并無多大作用,這種錯誤的認知制約了企業本身和企業員工的發展,導致優秀人才流失。
(二)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雖然在一系列政策和互聯網技術的支持支撐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得到了緩解,但在市場機制方面依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融資成本高、銀行貸款難、融資渠道單一等問題依然存在。首先,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管理不完善,技術含量低,使得中小企業非常脆弱,抗風險能力差,多數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難以進入資本市場籌集資金。大多數中小企業治理水平低,財務制度不健全,資金使用沒有嚴密的計劃,存貨管理和債權債務方面缺乏必要的內部控制,不重視對現金流的管理,加劇了資金緊張的狀況。其次,銀行抵押條件過于苛刻,貸款程序復雜,貸款成本高,審批權限受限,使得很多中小企業貸不到款或者不愿貸款,中小企業和金融機構雙方信息的不通暢也導致銀行不輕易放款。最后,大多數中小企業均采用內部積累、銀行貸款的方式進行融資,渠道較為單一,并且在融資的過程中也會遇到許多的困難。
(三)財務機制不健全
一方面,我國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發展的簡單性,所以在管理機制方面不健全,沒有科學完善的財務管理機制,使財務工作沒有規律可以遵循。相當一部分的財務管理工作只能夠憑借本公司會計人員的做事風格還有感覺來進行,財務管理的效率低下,使得企業很難獲得較好的發展。另一方面,我國中小企業規模小,財務機構不完備,其財務部門規模一般也很小。不科學、不健全的財務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業的發展。
(四)整體抗風險能力較低
一方面,中小企業資本結構不平衡,負債過高使得企業面臨很高的經營風險。合理的負債經營有助于減少企業的資本,而且能為投資者賺得豐厚的利益,相反,負債過多就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加大中小企業的財務危機,對企業的生存不利。當前許多中小企業規模小,投資太過依賴貸款,企業想盡早回籠資金就更傾向于選擇短期投資而非長遠投資,甚至產生盲目投資行為導致資金流失、效益降低。
另一方面,企業管理者大多數都缺乏財務風險意識,內部也未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管理上注重事后的檢測,缺乏有效的風險預測。以賺取利潤為經營目的,更易使企業盲目追求銷售量還有市場占有量等等,忽視了發展過程中的長期目標。企業只是進行粗放的生產管理,就比較容易忽略經營、財務與資金風險方面的預警,不能意識到潛在的風險,容易陷入經營困境,導致嚴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