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養老產業
中投顧問:2019-2023年中國養老產業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養老產業
繼2017年2月工信部印發《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之后,2017年6月,《服務業創新發展大綱(2017-202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的意見》相繼出臺,提出要全面開放養老服務市場、發展養老服務,加快發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醫養結合機構,推進醫養結合、鼓勵發展智慧養老;2017年8月,《關于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出臺,《意見》指出要鼓勵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養老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養老服務業培育發展;2017年11月,《關于確定第二批中央政府支持開展居家社區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的通知》發布,確定了北京西城區等28個市(區)為第二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對養老產業的發展起著積極引導示范作用。
(二)養老市場需求巨大
近幾年來,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同比持續下降,而60周歲及以上、65周歲以上老齡人口在總人口中占比都在同比持續上升。就2017年而言,65周歲及以上年齡人口在總人口中占比就超過了11%(按照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增速以及國際老齡化進程劃分標準,65歲以上人口達到7%為進入老齡化,達到14%為深度老齡化,達到20%為超級老齡化),中國即將進入深度老齡化時代。少子化、空巢化是中國將要面對的社會現實,到203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3.71億,占總人口的25.3%,2050年將達到4.83億,占總人口的34.1%;與此同時,中國高齡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500萬,失能老年人口規模龐大,突破4000萬。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已是必然趨勢,因此而催生的銀發產業的發展有很強的確定性,并且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劇,養老產業將帶來更加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
(三)產業發展環境逐漸形成
當前我國養老產業的發展雖屬于起步階段,但與剛剛提出老齡產業這一概念的時期相比,經過十多年的積累和發展,當前中國老齡產業的發展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方面,社會輿論越來越關注老齡用品和老齡服務的生產與供給,越來越多的生產服務商積極參與發展老齡產業,老年人特別是城鎮老年人及其子女的市場經濟意識日益增強,購買老齡用品和老齡服務的觀念開始形成;政府方面,在中央明確大力發老齡產業的戰略部署和政策推動下,地方政府自覺發展區域老齡產業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積極貫徹落實老齡產業的具體部署;企業方面,房企、險資、國企、央企領先進入,眾多實力民營企業也紛紛布局健康養老產業,積極探索更加合理的產業模式,帶動養老產業的發展進程。
二、不利因素
(一)機構養老床位錯配或供給不足
我國養老機構供給的主體是公辦養老機構,其他形式的養老機構供給主體發展不充分,床位數供給量小,不能填補公辦養老機構留下的供給缺口。盡管目前各地已經出臺了“9073”或“9064”(“9073”或“9064”是指90%的居家養老、6%-7%的社區養老,以及3%-4%的機構養老)的養老產業發展策略,機構養老目標人群盡管只有3%-4%,但床位缺口依然很大,在供給不足的同時還出現嚴重的錯配現象。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養老服務機構數將近3萬個,但每千老年人口養老床位數不足40張,這與發達國家床位數相比有較大差距,在床位配比上,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二)養老醫療、保健、護理等配套供需不足
目前我國的養老模式依然以居家養老為主,居家養老則需要配備的醫療保健,家政護理等相應服務,應當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但總體上看,我國養老服務行業仍存在巨大供需缺口。
其一,醫療資源配置較低。中國養老機構發展研究報告指出,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最需配套的醫療與康復設施,目前養老機構的配置比例還較低。僅有54.7%的被訪養老機構和46.6%的被訪養老機構有醫療和康復設施,將近一半的被訪養老機構沒有醫療和康復設施,這將導致一大部分需要醫療照護的失能老人有需求卻無法入住。
其二,家政護理人員專業度底。家政護理業從業人員主要是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和城市下崗職工,其文化素質普遍偏低,且大部分人在上崗前未受過專業培訓或受培訓水平較低,同時,由于護理專業知識的缺乏,服務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安全隱患,使得部分家政護理服務質量較低,很多時候難以滿足老年消費者的需求。
(三)養老領域人才缺口大
目前,養老領域缺乏一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各個崗位的人才短缺現象十分嚴重,甚至已經到了嚴重威脅養老產業持續發展的程度。
首先是護理人員的缺失,由于我國老齡化人口的增加,相比其他老齡化國家而言,目前我國養老護理從業人員缺口尤為巨大,根本無法滿足當前的養老需求,不僅如此,養老護理人員還面臨社會地位低、流動性高,收入待遇低、勞動強度高等現實困境,而具有專業化水平的人才大多不愿從事養老護理工作。
其次是復合性管理人才的缺失,特別是社區、機構養老,需要強大的運營管理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去支撐,由于這個行業特殊性,即便有專業的職業經理人去管理團隊,但往往在康復和臨床專科護理領域又顯得吃力,恰恰這些都是門檻極高的;而符合要求的專業化醫療康復領域的人才,在市場營銷企劃方面的意識和運營管理能力又相對較差,很少有兩者皆通的人才,因此這個領域的復合型人才也十分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