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中國銀行 銀行業
中投顧問:2018-2022年中國銀行業發展的預測分析
2018-2022年中國銀行業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ㄒ唬┿y行業經營環境改善
2017年,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周期性回升和中國經濟轉型不斷取得進展的共同作用下,中國的經濟增長在平穩回落中表現出了較強的韌性。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新舊動能的轉換穩步推進,過去主要由地產和基建等投資拉動的粗放增長方式逐漸發生變化,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產能過剩行業開始出清、集中度開始提高,消費升級逐漸成為總需求上升的主要貢獻力量,這些有利的經濟變化反映在中國銀行業的經營指標上,就是中國銀行業的盈利能力在經歷了經濟回落初期從高位的回落之后,進入2017年開始企穩并呈現觸底回升態勢。
?。ǘ┯行刨J逐步回升
本輪經濟增長中樞回落和結構調整快速推進的初期,確實給中國銀行業的資產質量帶來了巨大壓力,但是,經過了近年來中國的銀行主動進行行業結構調整、強化風險管理和多元資產處置的過程之后,整體銀行業的不良資產形成的高峰已經過去,銀行業在市場化的環境中度過了資產質量風險的考驗,跨周期經營的能力得到檢驗和提高。根據2017年上半年末中國銀監會披露的數據,行業整體不良率穩定在1.74%,部分銀行和部分地區的不良資產比率已經出現雙降,撥備充足對后續繼續消化可能出現的不良資產、以及支持未來利潤增長提供了堅實基礎。經過此輪周期的考驗,中國銀行業更加注重提升資產質量的戰略布局能力,同時探索了不良資產轉讓或證券化、債轉股等新型的處置方式,強化了風險化解和處置能力。從不良資產的區域形成觀察,這一輪不良資產比率明顯上升,發端于以浙江溫州為代表的長三角地區,當時長三角地區新增的不良資產占到當年全國銀行業新增不良資產的相當大的比例,經過幾年來對不良資產包袱的消化和銀行經營模式的轉型,長三角地區的銀行經營狀況已經開始明顯好轉,不良資產比率呈現穩定回落態勢。
?。ㄈ┬庞蔑L險壓力趨于平穩
伴隨著中國銀行業重組與改革的進程,中國銀行業的監管體系在總結中國經驗的基礎上,較早地以自信的姿態與國際接軌,監管透明度不斷提高、監管體系不斷完備,為引導銀行業適應新的市場環境提供了一個清晰的監管框架。2011年4月,中國銀監會發布了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的指導意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較早地將巴塞爾協議II和巴塞爾協議III等國際金融監管改革共識進行了本土化。中國銀監會在流動性、撥備覆蓋率、風險集中度、不良資產率等傳統審慎監管工具的基礎上,陸續引入并更新了資本、撥備、流動性、杠桿率等銀行監管工具,銀行監管的工具箱不斷充實和完善。2016年初引入了宏觀審慎評估體系,將“宏觀審慎”與“微觀審慎”相結合,監管框架不斷完善。2017年中國銀行業監管更加關注化解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在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后,監管協調性和跨市場監管能力得以提升,對于銀行業的平穩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國際地位不斷提升,支持企業走出去能力越來越強
與國際主要同業相比,我國主要銀行在資產規模和盈利水平上處于全球領先水平,未來發展速度雖然可能放緩,但現有優勢在短期內仍然難以撼動。在英國《銀行家》雜志今年最新發布的全球千家大銀行排名中,中國上榜銀行已達126家,比上年又增加了7家,再創新高;中國超過歐盟,成為上榜銀行一級資本最大的單一市場;中國四大銀行均躋身前十行列,工商銀行連續五年雄踞一級資本第一的寶座。
在國際影響力提升的同時,中國銀行業的全球金融服務能力不斷增強。以支持“一帶一路”為例,截至目前,共有9家中資銀行在2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了62家一級機構。中資銀行通過銀團貸款、產業基金、對外承包工程貸款、互惠貸款等金融工具,有效開展信貸投放,有力支持了中國企業“走出去”。
?。ㄎ澹┙鹑诳萍即罅ν七M
金融科技將構建一個全新的金融生態圈,銀行網點和員工逐漸從“交易型”向“服務型”轉變。2018年,上市銀行電子化替代率進一步提升,網上業務量和網下業務量的比例將接近1:1,柜面員工人數占比減少,科技開發、科技服務等崗位的員工人數占比將有明顯增長。
二、不利因素
?。ㄒ唬┬袠I競爭加劇
隨著金融機構的脫媒,同時隨著市場上理財產品的多樣化,過去銀行業的大行霸權時代或將終結。除了傳統大行間的競爭,各城市商業銀行、村鎮銀行、各種金融服務公司等也加入了銀行業競爭大軍。
?。ǘ┍O管政策嚴格
監管政策更趨嚴格,客觀上對銀行的資本金管理、合規經營等提出更高要求,銀行慣常使用的以量補價、以價補量等經營策略將難以為繼。
(三)風險的管理壓力加大
利率市場化改革進入實質性深化階段,在終結銀行業利潤高增長時代的同時,將大幅提升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的管理壓力。
?。ㄋ模﹤鹘y業務的發展受到擠壓
債券市場加速擴容,證券市場與保險市場新政加快推出,金融脫媒步伐明顯加快,商業銀行存貸匯等傳統業務不斷受到擠壓與蠶食。
2018-2022年中國銀行業資產總額預測
2016年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總額為232萬億元,同比增長15.8%;2017年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總額為252萬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較上年末下降7.1個百分點;2018年二季度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總額達到260萬億元,同比增長7.0%。
我們預計,2018年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總額將達到270萬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8.27%,2022年將達到371萬億元。
圖表 中投顧問對2018-2022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總額預測
數據來源: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
2018-2022年中國銀行業負債總額預測
2016年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負債總額為215萬億元,同比增長16.0%;2017年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總負債總額為233萬億元,同比增長8.4%;2018年二季度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負債總額達到240萬億元,同比增長6.6%。
我們預計,2018年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負債總額將達到248萬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7.73%,2022年將達到334萬億元。
圖表 中投顧問對2018-2022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負債總額預測
數據來源: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