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民營醫療 中國民營醫療
中投顧問:2018-2022年中國民營醫療行業預測分析
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ㄒ唬┱咧С?/p>
2016年10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布,提出優先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推進和實現非營利性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同等待遇。鼓勵醫生利用業余時間、退休醫生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業或開設工作室。破除社會力量進入醫療領域的不合理限制和隱性壁壘。
2016年12月27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提出到2020年,社會辦醫院床位占醫院床位總數的比重將由2015年的19.4%提升至30%以上。
?。ǘ┗鶎俞t療需求快速放大,民營醫院將獲發展空間
隨著醫療服務行業的改革深入,醫療服務體系將進一步完善,分級診療模式逐步推行,基層醫療需求快速放大;行業生態將逐步優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帶來的市場格局變動、資源配置轉移會加快民營醫院的發展,服務質量和運營能力將成為民營醫院未來的競爭重點。
?。ㄈ┟駹I醫院崛起
受限于醫院數量、服務質量等多種因素,“醫院”一直是大眾談之色變的話題,盡管公立三甲醫院集合了國內優質的醫學人才和醫療服務器械,但幾十人的醫療團隊相較于日均上萬人流量的看病人群而言,顯然是一種低水平的廣覆蓋,就醫患者無法享受到高水平的一對一醫療服務,由此產生的醫療糾紛、醫鬧等事件也見諸各大媒體。
不良的醫療服務對于患者和醫院來說都是不利的,首先對于患者來說,病情的痛苦無法得到充分緩解,加重負面消極情緒,其次醫院層面,因為患者對服務體驗的不滿造成了患者的流失,加重了負面的惡性循環。
用戶的就診需求催生了民營醫院的崛起,伴隨著新醫改等政策的頒布,一系列民營醫院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民營醫院的出現推動了醫療服務的本質回歸,通過專業細致的醫療服務,為用戶提供了全面、優質的醫療體驗,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醫患關系,解決了普通用戶的就診需求。
據國家衛健委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達99.3萬個,醫院3.1萬個,其中,公立醫院12,235個,民營醫院19,139個。民營醫院的規模和數量已經遠超公立醫院,民營醫院在中國醫療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彰顯。
?。ㄋ模┟駹I醫院向高端服務市場方向發展
隨著國家醫療體制改革的逐步推進,國家及地方政府相繼發布了一系列關于鼓勵多種形式、多種渠道投資發展醫藥衛生事業的政策措施,明確為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提供政策扶持,支持民營資本投資開辦專科醫院等各種特色醫療機構,鼓勵民營醫療機構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同時引導和促進民間資本投入高端、特需服務市場,滿足群眾不同層次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民營醫院具有經營靈活、資本自由等優勢,未來民營醫院在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同時,將逐漸進入高端、特需服務市場,以滿足不同層次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以美國為例,公立醫院占醫院總數的比例不足三分之一,公立醫院主要為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障性醫療服務;私立醫院主要定位于有醫療保險的普通人群,滿足大部分美國人民的醫療需求,并提供主要的高端、特需醫療服務。
二、不利因素
?。ㄒ唬┕妼γ駹I醫院認知度有限
我國公立醫療機構起步早、積累深厚,擁有良好的人才資源和政策支持,加上國有資本的背景,在市場競爭中比較容易獲得患者的信賴。民營醫療機構是在公立醫療機構處于壟斷地位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起步晚、積累少、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加上小部分民營醫療機構缺乏誠信和自律,損害了民營醫療機構在社會上的整體形象,使得民營醫療機構較公立醫療機構難以獲得患者的信任。雖然,近年來隨著醫療體制改制的推進和民營醫療機構的不斷涌現,社會民眾對民營醫療機構的認知有所改觀,但這種認知的改變需要較長的時間和過程。
(二)人才問題
在人才引進上,公立醫院積累了眾多的專業人才,一些人才不能被合理地使用,又被公立醫院的優惠政策所保護,如養老保險、自由兼職、醫院名譽等,造成人才流動難。近年來民營醫院用高薪吸引了一批人才,但公立醫院也以高薪措施反吸引人才,加上公立醫院廣泛存在的“灰色收入”,人才價格直線上漲。兩者的人才競爭加大了醫療成本。問題的關鍵是:兩者能否在統一的政策下進行人才競爭。
(三)民營醫院并購風險
近年來,政策對于民營醫院的扶持態度日漸清晰,甚至提出“非禁即入”的措施拓寬社會資本進入門檻。對于身處于政策“蜜月期”的上市公司來講,收購醫院似乎成為一種“潮流”。但在目前民營醫院并購熱潮的現狀背后還存在諸多法律風險。民營醫院并購存在法律環境不盡人意、產權模糊邊界不清、合法性審查有難度等法律風險。
1、法律環境不盡如人意
企業并購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一種法制經濟。對過程較為復雜的企業并購活動,幾乎各國都有相關的法律加以規范。由于我國不同時期出臺的法律法規之間銜接性不強,內容過于籠統,缺乏可操作性,并購法律環境不盡如人意,可能給并購帶來巨大障礙。尤其在目前,并沒有完善的法律對醫院并購形成有效約束的情況下,會對并購雙方產生深刻的影響。
2、產權模糊邊界不清
目前我國并購市場突出的問題是支撐并購良性發展的產權市場和中介市場不健全。如產權模糊、產權邊界不清和并購價格生成機制不合理等,增加了并購的談判成本和交易成本,均會給并購企業帶來風險。
3、合法性審查有難度
每一位合理的購買者都試圖選擇那些沒有違法行為或者雖然其經營活動存有疑點但是合法的目標。但是,買方如何對以上選擇加以確認呢?顯然徹底的確認是不可能的,因此,購買者對并購目標進行合法性調查的深度不同可能會帶來相應風險。
民營醫院數量預測
截至2015年底,中國民營醫院數量為1.45萬個,同比增長15.7%;截至2016年底,民營醫院數量超過1.64萬個;截至2017年底,民營醫院數量達到1.8萬個。
我們預計,2018年中國民營醫院數量將達到2.03萬個,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9.04%,2022年中國民營醫院數量將達到2.87萬個。
圖表 中投顧問對2018-2022年中國民營醫院數量預測
數據來源: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