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旅游業 旅游業發展
中投顧問:2019-2023年中國旅游業發展的預測分析
2019-2023年中國旅游業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2016年12月,國務院發布了《“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規劃》提出,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主題,以推動全域旅游發展為主線,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建成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國,將旅游業培育成經濟轉型升級重要推動力、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引領產業以及展示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載體。《規劃》還提出,“十三五”期間我國旅游業發展要實現旅游經濟穩步增長、綜合效益顯著提升、人民群眾更加滿意、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四大目標,以及全面落實旅游業創新驅動、協調推進、綠色發展、開放合作、共建共享等多方面任務。
2018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就推動全域旅游發展做出部署。《意見》強調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按照“統籌協調,融合發展;因地制宜,綠色發展;改革創新,示范引導”三項基本原則,加快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實現旅游發展全域化、旅游供給品質化、旅游效益最大化的重要目標。
(二)高鐵發展助力旅游交通升級
隨著第三產業的浪潮席卷而來,旅游交通問題也一直是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旅游交通是帶動旅游業發展的關鍵“引擎”,是旅游客源地與目的地之間的橋梁。
我國非常重視高鐵方面的長期建設與規劃,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高鐵營業里程達到2.5萬千米,占世界高鐵總量的66.3%,據中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報告,未來我國將構建以“八縱八橫”為骨架的高鐵網,預計到2025年,鐵路網規劃規模達15萬千米,其中高速鐵路3.8萬千米左右。從早期的京津城際鐵路等高鐵的初步探索,到如今的建設成果及未來高鐵全覆蓋,均對旅游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中提到的“提升鐵路旅游客運能力,推動高鐵旅游經濟圈發展”,也將使旅游交通上升到新的臺階。
(三)大眾旅游消費持續快速增長
當前,我國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正處于旅游消費需求爆發式增長時期,大眾旅游時代剛剛開始。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入推進,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消費結構加速升級,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假日制度不斷完善以及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我國居民的旅游消費能力、旅游消費需求和旅游消費水平都將大幅度持續增長。
目前旅游消費者主要是中、青年旅游者。隨著老年群體數量的增加,中國開始向老年社會轉化,相當多的老年人由于身體好、收入穩定、閑暇時間充足,具有很高的出游愿望和需求;同時,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收入的提高,中國廣大農民出游的勢頭也十分強勁,作為農業人口巨大的農業大國,農村旅游市場將成為中國旅游業未來發展的巨大客源市場。
(四)文旅融合新機遇
2018年3月,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對文化部和國家旅游局進行職責整合,不再保留文化部和國家旅游局,將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為國務院的組成部門。文化和旅游部的組建,將文化工作與旅游工作進行更緊密的結合,既符合二者內在屬性的關聯,又把握了當下消費升級的內在需求;能夠解決旅游開發當中的痛點,對發展優質旅游、全域旅游以及打造超級旅游IP具有重要意義。
文化與旅游部的組建,是政府對近年文化和旅游市場重視的體現,預示著“文化+旅游”將成為國內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并將推動文旅企業加大文化產業挖掘力度、在打造旅游硬件項目的同時注入更多文化內涵、打造超級旅游IP以重構旅游全產業體系,從而助力文化旅游產業整體升級,引領旅游經濟發展進入良性循環,同時“文化旅游+”的新業態也給地區旅游業帶來更大的機遇。
二、不利因素
(一)在線旅游平臺監管仍是挑戰
近年來,消費不斷升級,旅游市場規模也不斷增長,但是對于OTA(OnlineTravelAgent,在線旅行)平臺來說,挑戰和競爭也加倍升級,“小而貴”的定制游,正在成為在線旅游服務商下一個競逐的戰場。他們認為只有不斷開發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定制化產品,花式“引客留人”,才能搶先占據旅游中高端市場,搶到“旅游消費升級”的大蛋糕。這樣的定制化旅游雖然吸引力十足,但近幾年在線旅游服務商不能按約定提供服務、相關提示環節不到位、旅游投訴渠道不暢通、問題解決不及時等問題仍然層出不窮,對OTA商家的監管仍是巨大挑戰。
(二)旅游項目規劃及開發缺乏系統全面性
近年來,大量民營企業進入文化旅游產業,形成了文化旅游項目的投資及開發熱潮,但對于如何規范高效的進行投資與開發,大多數企業并沒有遵循旅游產業的規律。在建設一些特色旅游景區、主題公園和大型游樂園等文化旅游項目時,部分項目的開發工作在沒有經過詳細、系統、全面、專業的規劃的情況下便開始實施,甚至還出現“邊規劃、邊報批、邊建設、邊開放”的“四邊現象”,嚴重違背了文化、旅游產業“統籌全局、和諧發展”的總體原則,十分不利于旅游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旅游管理不到位
國家旅游局一再強調的“不合理低價、強迫消費、虛假廣告、欺客宰客”等問題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一日游”不履約、個別景區高額回扣經營等現象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景區流量控制不嚴格等問題亦時有發生,迫切需要各級相關部門加強旅游行業市場監管,通過進一步完善管理機制及措施來加以解決。
此外,旅游綜合執法力度有待加強,旅游市場秩序涉及點多、面廣,監管難度大,有些單位不同程度存在重投訴、輕處罰現象。同時,對于涉及跨部門、跨行業問題,存在協調聯動不夠積極主動、整治工作不夠及時有效等問題。
(四)旅游政策法規相對滯后
隨著開放、共享理念的提出和深入,共享經濟模式在旅游業中的應用更加廣泛,勢必會對傳統的旅游業造成一定的沖擊。傳統的酒店業、傳統的出租車公司都或多或少受到影響,改革勢在必行。共享經濟、共享旅游的出現在很多領域帶給我們新的命題,如稅務的征收,就業模式和監管模式的創新等等。雖然共享經濟已成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但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制度很不完善,甚至仍是空白。旅游業各領域的相關政策法規急需加緊落地。
2019-2023年中國旅游總收入預測
2016年,中國旅游總收入為4.69萬億元;2017年,旅游總收入達到5.40萬億元,同比增長15.1%;2018年,旅游總收入為5.9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
我們預計,2019年我國旅游總收入將達到6.67萬億元,未來五年(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1.66%,2023年將達到10.37萬億元。
圖表 中投顧問對2019-2023年中國旅游總收入預測
數據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
2019-2023年中國國內旅游收入預測
2016年,中國國內旅游收入達到3.94萬億元,同比增長15.2%;2017年,國內旅游收入為4.57萬億元,同比增長15.9%;2018年,國內旅游收入為5.13萬億元,同比增長12.3%。
我們預計,2019年我國國內旅游收入將達到5.78萬億元,未來五年(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2.44%,2023年將達到9.24萬億元。
圖表 中投顧問對2019-2023年中國國內旅游收入預測
數據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
2019-2023年中國國內旅游人數預測
根據國內旅游抽樣調查結果,2017年,國內旅游人數50.01億人次,同比增長12.8%;2018年,國內旅游人數55.39億人次,同比增長10.8%。
我們預計,2019年我國國內旅游人數將達到60.96億人次,未來五年(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8.82%,2023年將達到85.47億人次。
圖表 中投顧問對2019-2023年中國國內旅游人數預測
數據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