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紅色旅游 紅色旅游行業
中投顧問:2019-2023年中國紅色旅游行業影響因素
一、有利因素
?。ㄒ唬┱咄苿?/p>
2017年3月,國家發改委召開了宣傳貫徹《2016-202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電視電話會議,會議表示,《規劃綱要》是2004年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發展紅色旅游以來的第三期規劃綱要,是“十三五”時期全國紅色旅游發展方向和路徑的總體部署。新一期《規劃綱要》更加突出強調紅色旅游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更加突出強調紅色旅游的脫貧攻堅作用,更加突出強調紅色旅游的內涵式發展。
2017年8月,交通運輸部制定印發了《全國紅色旅游公路規劃(2017-2020年)》,明確提出,到“十三五”末,具備條件的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景點,基本實現三級及以上公路便捷連接周邊國省干線公路或城市,50%以上的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景點有二級及以上公路和城市道路銜接,與周邊路網共同形成便捷、安全、可靠的紅色旅游公路網絡。為促進紅色旅游持續健康發展、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018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文件提出,要繼續擴大革命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加強革命文物創意產品的開發,鼓勵支持文化文物單位和社會力量參與革命文物創意產品的開發,并提高紅色旅游發展質量,包括推出更多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研學旅行、體驗旅游、休閑旅游項目等。
?。ǘ╅_發融合聯動化趨勢
一是產業融合,與工業、農業等產業結合,全面發展;二是產品和線路融合,紅色為引,與綠色、藍色、黃色等多維產品和線路融合,增加吸引力,彰顯特色;三是精神融合,將紅色精神與現代社會精神價值融會,煥發活力;四是空間融合,全面整合紅色旅游資源,從地域類型、產品類型等方面入手,加強區域合作,提升發展效率;五是科技融合,將科技手段融入旅游發展中,增強時代感;六是層面融合,從區域發展層面和旅游發展層面來發展紅色旅游業,跳出旅游發展旅游。
?。ㄈ┞糜稳藬抵鹉暝黾?,消費主力呈年輕化態勢
近幾年來,紅色旅游人數仍保持高速增長,全國紅色旅游接待人數已從2010年的4.3億人次上升到2017年的13.24億人次,紅色旅游正成為旅游產業的一個重要板塊。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偏中老年游客為主要消費群體的紅色旅游,正在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青睞,年輕人漸成主力人群是紅色旅游的一個較顯著變化。近兩年國內紅色旅游的主要客群由60后、70后向80后、90后轉移的趨勢更加明顯,相關數據顯示,紅色旅游游客中,80后、90后和00后的占比在40%左右,而60后和70后游客占比則呈下降趨勢。
現狀表明,紅色旅游在時代特色、意義內涵等方面的特殊性已經對年輕人產生了更深的吸引,隨著紅色旅游產品體系逐漸多樣化,越來越能夠契合不同游客類型的需求,紅色旅游消費主力仍繼續呈現年輕化的發展態勢。
?。ㄋ模┘t色旅游投資增速提升,輿論關注度逐年遞增
2015-2017年,全國紅色旅游接待游客累計達34.78億人次,綜合收入達9,295億元。在國家發改委、旅游局等14部委聯合公布的3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中,共有229個景區進入三期建設方案,占比達76.3%。2018年上半年,紅色旅游市場活躍,紅色旅游重點城市及景區接待游客4.84億人次,占國內旅游總人數的17.13%,實現旅游收入2,524.98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5.73%。紅色旅游在全國范圍內擁有廣泛的覆蓋面及良好的群眾基礎,隨著投資增速持續提速,發展空間廣闊。
與此同時,紅色旅游媒體報道和網民關注持續走高,整體輿情熱度全面攀升,營造了良好的輿論基礎。紅色旅游在各個自媒體平臺中信息量也快速提升,自媒體已成為紅色旅游宣傳推廣的重要陣地。
二、不利因素
?。ㄒ唬┎糠志皡^低俗現象突出
雖然紅色旅游市場整體趨好,但部分區域的紅旅發展中的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其中低俗、過度娛樂化等現象在某些地區紅色旅游區域較為突出。紅色旅游中低俗、庸俗和惡俗現象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部分景區移花接木虛造歷史場景、歷史建筑以及歷史器物;二是部分區域將景點做成不倫不類的游樂園;三是部分旅游講解詞與革命史實不符;四是部分紀念館、紀念碑越建越氣派、越建越高;五是部分景點壟斷經營或強行兜售高價花圈、花籃等悼念品牟利;六是部分景區經營人員打著“憶苦飯”等名頭提供價實不符的飲食等。上述種種現象嚴重背離了發展紅色旅游文化的初衷,相關部門應當引起重視并加強整改,以為紅色旅游文化產業創造一個更加健康的發展環境。
?。ǘ┟媾R可持續性挑戰
一方面,周邊環境缺乏有效支撐和依托。如對革命歷史遺跡的保護不到位,開發不合理造成紅色資源的嚴重浪費,旅游主體周邊環境及配套設施建設不完善等問題無法有力支撐相應的旅游文化。另一方面,旅游項目建設和旅游產品開發趨同現象嚴重。旅游項目外在呈現形式大多以故居、紀念館、塑像等為主,展示方式老套且創新能力不足;大部分紅色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產品開發現狀也并不盡如人意,產品同質化、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比較突出。不論是從紅旅項目本身、紅旅產品結構還是周邊配套建設方面來看,國內部分區域的紅色旅游發展都不同程度地面臨著可持續性挑戰。
?。ㄈ凹t色+”發展模式有待拓展
盡管紅色旅游與其他優勢傳播資源間呈現一定的融合趨勢,但總體上仍然難以“獨挑大梁”。目前為止,紅色旅游的發展模式相對比較“傳統”,市場中出現的主要發展模式集中停留在紀念場館的參觀學習,生態觀光、演藝表演等層面,缺乏創新;“紅+綠”(紅色旅游+綠水青山)依然是景區產業鏈擴展的主要模式,“紅+古”(紅色旅游+古村落)、“紅+鄉”(紅色旅游+美麗鄉村)模式雖日益受到重視,但相關項目占比較低;感受層面的發展模式集中在演藝表演、模擬感受兩個方面,發展方式相對“保守”,對于互聯網+、IP打造仍欠缺方式與方法。紅色文化與其他旅游資源的有效融合還需進一步加深,其發展模式亦有待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