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新一代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中投顧問:未來5年中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預測分析
2019-2023年中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ㄒ唬┱咧С?/p>
2019年,隨著《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工業互聯網APP培育工程實施方案(2018-2020年)》、《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國家政策的深入推進和貫徹落實,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加速滲透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軟件產業服務化、平臺化、融合化趨勢更加明顯。同時,我國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對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的需求持續強勁,產業發展進入融合創新、快速迭代的關鍵期,產業整體將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態勢。
(二)技術發展逐漸成熟
新一代信息技術主要是物聯網技術、5G技術、云計算技術、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從各技術領域上看,物聯網所需技術均已成熟或基本成熟,已經達到了世界級水平;而5G技術方面,三大運營商加快了5G網絡部署,計劃2019年5G技術實現商用,而5G技術的商用將進一步促進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從目前看,云計算技術已經成熟,在電網、交通、物流、智能家居、節能環保等領域具有較多應用;另大數據技術成熟度在電子商務、電信領域應用度較高,成熟度也較高。綜合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所需支撐技術均已發展成熟或在建設的最后階段,未來這些技術將進一步助力新一代信息技術化行業發展,進而提高生產效率,轉變生產模式。
?。ㄈ┡c制造業融合發展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有助于充分釋放我國制造大國和網絡大國的疊加、聚合、倍增效應,構建形成以數據為核心驅動要素的新型工業體系,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改善產業結構、增強轉型動力,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實現實體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的根本性變化。因此,通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制造領域的融合應用,推動制造業沿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演進升級,對于加速我國制造強國與網絡強國建設,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不利因素
?。ㄒ唬┚植慨a能過剩
目前,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多個領域已現“局部產能過?!?、“重復建設”端倪。集成電路方面,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數據,2017年,中國市場將建成的芯片工廠數量為14家。到2018年,中國半導體行業設備投資將超過10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產設備投資國。從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的有效供給看,無論是總量規模,還是技術能力,均談不上產能過剩,每年仍需要進口巨額的集成電路。但是在局部地區、局部技術節點上,產業的確存在著產能過剩。
(二)信息安全風險
目前,全球都在不遺余力地推進互聯網行業的發展以及信息化、電子化,對互聯網的依賴程度非常高,信息對于企業而言如同資金一樣珍貴,但是防范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卻不足。近年來,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領域頻發安全事故,央視315晚會連續多年關注信息安全問題。
(三)國際競爭力弱
我國在信息技術產業的某些領域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以集成電路產業為例,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信息制造業的生產國和使用國,在集成電路領域擁有很大的市場且市場需求還在不斷提升,但是我國的集成電路產品國內自給率嚴重不足--90%左右的集成電路產品需要進口,芯片自給率更是只有8%。類似集成電路產業的這些關系重大國防安全的信息技術產業目前競爭力薄弱的形勢亟待加強。
2019-2023年中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銷售收入預測
2017年,中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銷售收入約為18.4萬億元。我們預計,2019年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將達到21.6萬億元,未來五年(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8.10%,2023年將達到29.5萬億元。
圖表 中投顧問對2019-2023年中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銷售收入預測
數據來源: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
2019-2023年中國信息消費市場規模預測
2018年,我國信息消費市場規模約為5萬億元。我們預計,2019年我國信息消費市場規模將達到5.49萬億元,未來五年(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9.63%,2023年將達到7.93萬億元。
圖表 中投顧問對2019-2023年中國信息消費市場規模預測
數據來源: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