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生物醫藥 生物醫藥產業
中投顧問:2019-2023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影響因素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要引導產業集聚發展,推動醫藥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園區化,創建一批管理規范、環境友好、特色突出、產業關聯度高的產業集聚區。引導優勢企業在適宜藥材生長的區域。除此以外,各地政府也都紛紛出臺具體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政策。目前,環渤海地區、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地區已成為我國的三大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二)政府要構建生物醫藥新體系
生物醫藥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政府要構建生物醫藥新體系,推動生物醫藥行業跨越升級。要圍繞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生物醫藥產業體系,以抗體藥物、重組蛋白藥物、新型疫苗等新興藥物為重點,推動臨床緊缺的重大疾病、多發疾病、罕見病、兒童疾病等藥物的新藥研發、產業化和質量升級,整合各類要素形成一批先進產品標準和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產業技術體系,提升關鍵原輔料和裝備配套能力,支撐生物技術藥物持續創新發展。
(三)社會老齡化對醫藥需求持續增長
社會老齡化、醫保體系的進一步完善、人們對于健康的重視程度加深,都會使醫藥的市場需求規模保持著持續性的增長。有效的市場需求是任何一個產業發展的源動力,因此,即使目前國內生物醫藥產業仍然處于低端化,產業集群也還在摸索發展階段,但可預見的持續上升的市場需求始終能使這個產業不斷地發展,產業集群化也會不斷地深化完善。
(四)生物信息技術不斷發展
伴隨著人類基因組項目計劃的實施啟動,生物信息學也應用而生。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生物信息學都只是被簡單的認為是構筑在對DNA和蛋白質序列進行對比研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基礎學科,主要是對其序列以及系統的功能就行對比分析。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升級與發展,生物信息學已經發展成為整個生命科學發展創新的重要支柱。
目前,生物信息技術已經在基因組領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巨大的成就。而對其的應用也不再僅局限于對DNA序列的研究上,生物信息技術已經逐漸被應用到生物醫學的各個領域,比如醫學信號的探測、處理,醫學成像技術、計算機輔助藥物研發創新等各個方面,同時,在對復雜精密生物醫藥數據進行處理分析時,生物信息技術也漸漸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二、不利因素
(一)風險投資體系尚未建立
生物制藥投資回收期長,開發過程具有很高的失敗風險,市場不確定因素很多,費用也很高,單靠企業根本難以支撐整個生物醫藥研發過程,沒有足夠的投入,研發難以進行,因此,需要引入風險投資來完成從研發到產業化的全過程,有效的資本運作是生物醫藥產業成功的基礎,是推進產業集聚的基礎。但國內對于生物醫藥的風險投資體系尚未建立,而且現階段的產權交易、生物技術價值評估等基礎條件方面的不足,導致風險資本退出渠道的狹窄,風險資本進入不足,不利于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的發展。
(二)國內科研能力不足,創新程度低
知識溢出是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的重要因素,是提高生物醫藥企業不斷創新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而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的創新能力就越強,越容易吸引更多的企業加入集群,進而促進集群的進一步擴大,集群的擴大反過來又促進知識溢出效應的增強,因此,創新也能反過來促進產業集群內的知識溢出,信息交流。提升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能力就是提升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的內部動力。以目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的現狀來看,我國醫藥產業的起步晚,規模較小,創新能力較低,自主品牌較少,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在創新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生物制藥人才培養不足,缺乏國際競爭力
中國在生物制藥行業所面臨的人才困境主要是由兩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方面是外部因素,即生物制藥生產基地的擴張,包括跨國制藥公司將生產基地轉移至中國以及中國生物制藥公司的涌現;另一方面是自身因素,即人才自身的因素,中國教育機構培養的絕大多數為通用人才,不能滿足實際需求,且缺乏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