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工業互聯網
中投顧問:未來5年中國工業互聯網行業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助推工業互聯網市場積極發展
2015年,“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就將布局工業互聯網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一系列促進網絡實施的建設、云計算和大數據發展的重大政策措施陸續出臺,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戰略相互促進實施,建設好工業互聯網已具備了推進的條件。
2017年11月,國務院印發《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我國工業與互聯網長期融合發展的總體思路,對我國工業互聯網各發展階段進行工作任務明示,并提出最終實現我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能力、技術產業體系以及融合應用等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前列的目標,該《意見》在我國發展實施工業互聯網建設中起著綱領性指導作用。
2018年以來,我國政府對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支持力度更是不斷加大,相關政策密集出臺。2月,工信部發文在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下正式設立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統籌協調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全局工作,表明國家對于工業互聯網的重視程度明顯提升;5月,工信部聯合財政部發布《工業互聯網APP培育工程實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具體目標以推動工業云聯網應用生態加快發展;6月,工信部出臺《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并具體提出了10大項36項具體行動方案,還對2018-2020的工業互聯網發展和負責的具體部門進行了緊密的部署。由此可見我國政府對于工業互聯網的高度重視及布局決心。
(二)新興技術強化工業互聯網功能
在技術方面,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發展將改造整個工業領域。數據作為工業互聯網的核心要素,遍布在設計、研發、物流、供應鏈、銷售、服務等各個環節,所以海量數據的存儲技術將大大提高頻繁的數據交互對傳輸實時性和可靠性的需求。而數據挖掘技術將有利于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并用于優化生產流程,完善服務體系。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將賦予生產設備和產品擁有自己的思維,實現人、產品、設備和網絡之間新的互動關系,極大地提升工業互聯網的生產效率。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為工業企業管理者和工業互聯網使用者提供了便利,改變了軟件的應用習慣,提供了更便捷、更迅速的接入方式,提高了工業互聯網的易用性,進一步推動了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同時,以云計算、大數據為代表的新的商業模式和技術的應用,更進一步提高了工業互聯網的先進性,為工業企業選擇軟件提供了新的標準。
(三)成本效應促使工業互聯網化發展
從工業互聯網的經濟效益看,未來15年,工業生產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可為我國節省大量的成本。工業互聯網能夠給航空、電力、鐵路、醫療、石油天然氣等行業帶來生產率和能源效率的提升,巨大的經濟效益和對能源資源的節約,使得政府和企業對工業互聯網應用都非常重視。能源電力以及鋼鐵水泥等重型工業企業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面臨著轉型的選擇,其他行業同樣面臨全球化競爭帶來的利潤率下滑,通過工業互聯網和信息化系統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和綜合競爭力,已經成為大部分國內企業的共同選擇。在一些產業中,更高的營業額和更多的定制化要求縮短了產品的生產周期,這在未來的制造業中將會越來越常見,與這種需求相適應的信息管理系統和數字化生成流程將成為未來制造業的標配。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人工智能工業機器人替代人工操作的需求也將越來越大。
二、不利因素
(一)成本高等因素導致中小企業轉型意愿不強
我國部分地區在推廣工業互聯網的過程中出現企業不急政府急的“一頭熱”現象,不少企業仍在觀望。這種“觀望”主要是由成本問題、技術成熟度問題、新技術應用模式還在探索期等多方面因素導致的。
工業設備數字化改造和數據聯網是第一步,但這往往意味著巨額資金的投入。設備數字化改造需要的前期投入較多、回報不明確、相關補貼不能及時到位讓很多企業不敢輕易嘗試,尤其是中小型企業。而政府現在的扶持模式多為事后補貼,很多企業不愿意在設備數字化改造及“上云上平臺”上增加投入,而更愿意把錢投入到對供應鏈、現有產品的簡單技術升級上。
(二)標準不統一導致數據采集難度大
數據采集是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前提,也是現階段的一大難點。目前數據接口、格式標準不統一導致數據采集難的問題的確存在。
我國制造業裝備種類繁多、生產廠家眾多,由于缺乏行業通用的標準體系與關鍵標準,使得不同廠家不同類型設備的通信接口與功能參數各不相同,且裝備與制造管理系統也缺乏統一的集成機制,造成設備與設備、設備與系統之間互聯互通操作困難,制約了加工系統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生產智能化的進程。
此外,目前很多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商是由沒有制造業基礎的IT公司轉型過來的,在國家標準沒有制定的情況下,其在平臺研發、推廣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不同行業、裝備數據端口、格式不一致的難題。
除了國產設備生產廠家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之外,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還有另一個難解之題。目前國內很多高端制造裝備多是從國外進口,而這些進口設備的數據接口和數據格式有自己的標準,封閉性比較強,只對本產品系列的垂直系統開放,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使用此類設備的國內制造業“上云上平臺”造成困難。
(三)系統安全和數據安全依然存在隱患
在企業看來,工業互聯網的安全問題,既抽象又具體,很多企業對“上云上平臺”后信息安全會不會有隱患表示擔憂。工業信息安全事關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是工業互聯網健康發展的基礎和前提。隨著我國工業互聯網加快建設和發展,在開放、互聯和智能環境下,網絡和信息安全保障尤為重要,網絡安全威脅已從信息安全擴展到工業生產安全乃至國家安全的范圍,進入到“大安全”的時代。
現階段的工業互聯網安全,主要包含兩層含義,一是系統安全,二是數據安全。在系統安全層面,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的信息安全保障面臨著嚴重挑戰,表現在工業控制系統的安全隱患越來越突出、工業網絡安全產品和服務適應性不高、工業信息安全保障能力需強化。在數據安全層面,目前我國尚未對數據進行立法,行業里通行的安全承諾也只是以“君子協議”的方式存在,主要是靠行業的自律機制來保障,缺乏強制性監督。
(四)人才儲備極度缺乏
發展工業互聯網所需的既精通工業技術又懂信息技術的跨界融合人才極度缺乏。行業激烈競爭使得該領域人才薪酬水漲船高,出現企業在人才引進上的投入與產出不匹配的現象。人才缺口如果得不到解決,未來將嚴重阻礙工業互聯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