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中國民營醫院 民營醫院
中投顧問:2018-2022年中國民營醫院市場預測分析
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ㄒ唬┱咧С?/p>
2016年8月,國家衛計委印發《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指導原則(2016-2020年)》,明確提出取消對社會辦醫療機構數量和地點限制。
2016年10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布,提出優先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推進和實現非營利性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同等待遇。
2017年1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提出到2020年,社會辦醫院床位占醫院床位總數的比重將由2015年的19.4%提升至30%以上。
從上述已經出臺的政策可以看出,國家是大力支持民營醫院的發展。民營醫院獲政策力挺,主要是源于近年來公眾對優質醫療資源的需求大幅增長。
?。ǘ└叨嗣駹I醫院
在國內還略顯空白的民營高端醫療市場,王健林嗅到了其中機會。2016年,萬達集團與英國國際醫院集團(IHG)在北京簽訂合作協議。協議約定,萬達將投資150億元,在上海、成都、青島建設三座綜合性國際醫院,由IHG運營管理并使用IHG品牌。這也是中國企業在醫療行業的最大一筆投資,也是IHG首次在中國運營管理醫院項目。
萬達投資的這三座綜合性國際醫院的硬件、醫療和運營水平都達到國際一流。上海英慈萬達國際醫院擁有床位1,000張,投資80億元;成都英慈萬達國際醫院擁有床位500張,投資50億元;青島英慈萬達國際醫院擁有床位200張,投資20億元。
(三)??七B鎖和集團化發展
??七B鎖和醫院集團化改革創新模式已成為我國民營醫院發展的新趨勢。專科連鎖以差異化服務和標準化擴張為核心,一方面,??七B鎖可以有效避開公立醫院優勢學科做大做強,形成差異化競爭格局,提升溢價空間;另一方面,??七B鎖標準化程度較高,單體成功經驗容易復制推廣。醫院集團化通過收購、新建和托管模式,迅速擴大市場份額,憑借規模效益降低醫院運營成本,減少單個醫院的借貸成本和融資難度,延伸產業鏈,并通過制定和推行統一的管理流程、服務標準,打造大范圍的品牌效應。專科連鎖和醫院集團化發展形成的系列化和品牌化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有助于實現醫療服務供給體系產業化發展。
二、不利因素
(一)公眾對民營醫院認知度有限
我國公立醫療機構起步早、積累深厚,擁有良好的人才資源和政策支持,加上國有資本的背景,在市場競爭中比較容易獲得患者的信賴。民營醫療機構是在公立醫療機構處于壟斷地位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起步晚、積累少、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加上小部分民營醫療機構缺乏誠信和自律,損害了民營醫療機構在社會上的整體形象,使得民營醫療機構較公立醫療機構難以獲得患者的信任。雖然,近年來隨著醫療體制改制的推進和民營醫療機構的不斷涌現,社會民眾對民營醫療機構的認知有所改觀,但這種認知的改變需要較長的時間和過程。
(二)民營醫院處于弱勢地位
從醫院數量上來看,社會辦醫數量一直呈現增長態勢。截止2016年底,民營醫院在數量上已經超過公立醫院。但是從床位數來看,公立醫院床位數擁有量是民營醫院的5.5倍左右,從門診量來看,公立醫院門診人次是民營醫院的約8.5倍,從住院人次來看,公立醫院住院人次約是民營醫院的7.3倍。顯然,靜態來看,公立醫院依舊提供了90%的醫療服務量,相對而言,民營醫院仍處于較弱的行業地位。從醫院設置類型來看,民營醫院較少建設大型綜合醫院,尤其是三級甲等規模的綜合民營醫院,而更多是走??七B鎖發展路線。在醫療服務資源的分布來看,我國醫療資源分布呈現出城市鄉村分布不平衡,醫療資源過渡集中于大城市大醫院,患者就診無論疾病急緩輕重都喜歡去大醫院就醫,導致大醫院不堪重負而多數民營綜合醫院、城市基層社區醫院、企辦醫院、鄉鎮醫院和衛生所幾乎無人問津,存在嚴重的資源和人力浪費。
(三)人才短缺
民營醫院的發展遭遇了瓶頸,人才資源成為了民營醫院發展的一大難題。隨著執業醫師的多點執業推出實施,民營醫院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才的壓力。但是對于民營醫院來說,更重要的還是自己培養人才,建立自己的精英團隊。現在很多民營醫院都在到處高薪挖人才,這樣的行為不僅難度大,花費的成本也是相當高。
民營醫院數量預測
截至2015年底,中國民營醫院數量為1.45萬個,同比增長15.7%;截至2016年底,民營醫院數量超過1.64萬個;截至2017年底,民營醫院數量達到1.8萬個。
我們預計,2018年中國民營醫院數量將達到2.03萬個,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9.04%,2022年中國民營醫院數量將達到2.87萬個。
圖表 中投顧問對2018-2022年中國民營醫院數量預測
數據來源: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