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分布式能源
中投顧問:未來5年中國分布式能源產業發展預測分析
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關于調整新能源標桿電價的通知》普遍下調了2017年的新能源標桿電價,但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標準沒做調整;《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里有多次提出全面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建設;《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2015-2020年)》則明確全面加快現代配電網建設,以大幅提升配電網接納新能源、分布式電源及多元化負荷的能力。
(二)“互聯網+”智慧能源
貴州貴安新區首座“互聯網+”智慧能源項目2017年正式開工建設。項目采用天然氣冷熱電三聯供+水源熱泵+太陽能光熱+空氣動力儲能+智慧管理等技術形成能源綜合利用系統,為總建筑面積約37.8萬平方米的建筑物提供夏季制冷、冬季制熱,全年生活熱水、以及電力等。項目的建設標志著貴安新區在踐行生態文明建設、落實國家施行的“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有關政策所做的重大舉措,開啟了我國實施“互聯網+”智慧能源系統的先河。
“互聯網+”智慧能源是一種互聯網與能源生產、傳輸、存儲、消費以及能源市場深度融合的能源產業發展新形態,具有設備智能、多能協同、信息對稱、供需分散、系統扁平、交易開放等主要特征。通過“互聯網+”智慧能源系統為區域內用戶提供電、熱、冷、氣、水等能源一體化的解決方案,是能源供給側革命的一種實現形式。綜合智慧能源充分滿足用戶多樣化用能需求,創新能源消費方式,利用需求的差異化,實現用能需求的互補,實現智慧高效用能。發揮不同能源品種的協同優勢,實現能源供給側優化,并實現源、網、荷協同運營,最大限度促進清潔能源就地消納;為用戶提供高效、靈活、便捷、經濟的能源供應和增值服務。
(三)冷熱需求快速增長有利于發揮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優勢
目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居民和非居民供熱、供冷需求持續快速增長。特別是在京津冀魯、長三角、珠三角等大氣污染防控重點區域和省級重點城市,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商業建筑的熱、冷負荷需求旺盛,而燃煤鍋爐熱效率低、污染物排放濃度高,發展空間受限。因此通過建設包括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在內的清潔能源機組實現冷熱電聯供,可以滿足新增供熱、供冷需求,替代分散燃煤鍋爐,同時有效降低分散供熱帶來的環境污染。
二、不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和經濟性預期存在不一致現象
雖然從政策層面,我國對于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是非常鼓勵與支持的,但是由于天然氣氣源不夠充分,以及天然氣入廠價格偏高等原因,直接導致上海、江蘇等重點地區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能盈利的極少。重點地區已投運的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大多建在醫院、數據中心、商業區等,大多處在城市中心,燃氣來源主要為當地城市管網,加上價格浮動,一般入廠價均偏高。另外,對于分布式能源單位造價高,分布式能源項目供熱、供冷核定價格不高也是造成經濟性較差的因素。
(二)核心技術受制于人
我國對燃氣發電機組的基礎研究力量不足,研發制造滯后于市場需求,目前90%以上機組都需要從國外引進。雖然我國企業與GE等國外燃氣輪機制造商合作,但燃氣輪機部件和聯合循環運行控制等核心技術外方并未轉讓,導致項目總投資難以下降。此外燃氣輪機等核心設備的運營維護成本居高不下,可能影響未來分布式能源的大規模發展。
(三)國家配套政策和機制不健全
目前我國在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項目管理、產業規劃、優惠扶持政策、技術標準規范等方面還不完善。具體扶持政策有待地方政府進一步落實,實施力度取決于地方的財政能力和用戶承受能力。但到目前為止,僅有少數省市針對分布式能源出臺了實質性的鼓勵政策,且支持力度有限。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裝機容量預測
截至2015年底,我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共計288個,總裝機容量超過1,112萬千瓦。根據《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天然氣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1億千瓦以上,占發電總裝機比例超過5%,其中分布式4,000萬千瓦。
綜合以上因素,我們預計,2018年中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裝機容量將達到2,830萬千瓦,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8.50%,2022年中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裝機容量將達到5,580萬千瓦。
圖表 中投顧問對2018-2022年中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裝機容量預測
數據來源: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
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預測
2017年,生物質發電新增裝機274萬千瓦,累計裝機達到1,488萬千瓦,同比增長22.6%。我們預計,2018年中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693萬千瓦,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9.15%,2022年中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403萬千瓦。
圖表 中投顧問對2018-2022年中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預測
數據來源: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
小水電裝機容量預測
截至2015年底,全國水電總裝機容量達到31,954萬千瓦。其中,大中型水電22,151萬千瓦,小水電7,500萬千瓦,抽水蓄能2,303萬千瓦。
綜合以上因素,我們預計,2018年中國小水電裝機容量將達到8,436萬千瓦,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4.48%,2022年中國小水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0,051萬千瓦。
圖表 中投顧問對2018-2022年中國小水電裝機容量預測
數據來源: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