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體育 體育場館 預測分析
中投顧問:2018-2022年中國體育場館行業預測分析
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利好
2014年10月20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旨在進一步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意見》提出的發展目標為,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2016年6月23日,國務院發布《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就今后一個時期深化體育改革、發展群眾體育、倡導全民健身新時尚、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作出部署。
2016年7月13日,國家體育總局發布《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在堅持改革引領、市場主導、創新驅動和協調發展的基本原則下,實現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比重達到1%,體育服務業增加值占比超過30%,體育消費額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2.5%等目標。《規劃》還將競賽表演業、健身休閑業、場館服務業、體育中介業、體育培訓業、體育傳媒業、體育用品業和體育彩票作為發展的重點行業。并將穩步推進體育場館運營、單項體育協會和職業體育等領域改革,推廣“所有權屬于國有,經營權屬于公司”的分離改革模式,鼓勵發展職業聯盟。
(二)發展前景大
體育場館是體育產業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體育服務的重要平臺,它的生存狀況直接影響著整個產業的發展。根據《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公報》,按照2013年底全國總人口13.61億人(不含港澳臺地區)計算,平均每萬人擁有體育場地12.45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46平方米。而《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中提出“鍛煉人口達到5億”、“5萬億產業規模”、“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平方米”等任務,意味著我國體育場館未來的發展空間還很大。
(三)技術革新換代推動了體育場館升級改造
體育場館中所運用的技術與設備保持著高速更新換代,推動了體育場館的升級改造。如云計算、移動互聯技術、身份識別技術、WEB2.0等等新技術在體育場館中有廣泛的應用,技術更新迭代迅速。同時,如照明設備、顯示屏設備、計時計分設備也具有一定的壽命周期。因此對于體育場館定期的升級改造成為了必需。從傳統的電弧管照明轉換成LED照明已成為席卷全世界體育場館的一股潮流。英超阿森納于2006年新建的阿聯酋航空球場,短短幾年便進行重新翻新,在體育場的房頂上安裝LED泛光照明以保持體育場館設施的先進性。目前我國大部分體育場館已有10年左右的歷史,升級改造已迫在眉睫。
二、不利因素
(一)建設脫離需求
從目前我國體育場館的運營現狀來看,大型體育場館的建設運營確實成為我國體育產業向前發展的一個難題。場館的大量建設、長期閑置與老百姓健身場地缺乏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究其原因,主要是源于各城市的體育中心大多都是按照一個模式建設,而沒有針對當地需求來予以整體設計、規劃,這使得場館與真正的使用需求脫節,與城市生活、產業發展脫節。
同時,許多大型體育場館的建設往往被看作是政府的政績工程,盲目追求標志性的問題突出,過度的將外觀凌駕于功能之上,投資巨大。而一些城市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活動的機會并不是很多,這也使得已經建成的體育場館無法重復利用,繼而造成了場館的長期閑置。
(二)館內設施落后
隨著人們對于體育需求的日益提升,許多體育場館內的設施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尤其是在我國的中西部地區,由于其經濟相對較為落后,經濟形式不是十分的樂觀,在體育場館的設施更新上相對落后。
(三)一線大城市運營效果顯著,二三線城市運營困難
體育場館設施的運營與城市經濟、人口、體育文化市場狀況等因素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目前,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大城市場館使用率較高,運營狀況良好。但眾多二三線城市,體育場館使用率較低,多閑置,運營比較困難。
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預測
我們預計,2018年中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將達到1.71平方米,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50%,2022年將達到1.89平方米。
圖表 中投顧問對2018-2022年中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預測
數據來源: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