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中國聚氯乙烯 聚氯乙烯行業
中投顧問:2018-2022年中國聚氯乙烯行業預測分析
影響因素分析
一、環保影響產業結構
隨著國內環保要求日益嚴格,環保督查(中央和地方環保督查兩個層面)常態化,環保執法力度加大,對聚氯乙烯行業發展將帶來新變化,一方面小產能、落后產能將淘汰,市場集中度將提高,大企業優勢將凸顯;另一方面上游原材料價格或將上漲,擁有完整產業鏈的公司將受益,成本優勢將是提高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同時企業的開工率或將會受到影響。
自2015年12月以來,中央環保督察組兩年實現對全國31個省(區、市)的督察全覆蓋。對于下一步環保督察工作,環保部透露,初步考慮2018年對第一輪督察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并在今后形成環保督察的長效機制,維持環保高壓態勢。同時,2018年環保政策再迎密集落地期,《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以及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多部重量級環保政策將于2018年正式生效。從中長期來看,PVC行業上下游產業鏈仍將受到環保政策深遠而持久的影響,行業運行成本會提升,無疑加大了中小型企業的競爭壓力,產業結構將發生一定改變。
二、產能釋放仍有壓力
2016年頒發的《關于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和《關于汞的水俁公約》兩大政策,是今后PVC產能釋放的制約因素。其中的核心是汞污染問題。由于低汞觸媒的轉化率較低,因此當前仍有較多小企業使用高汞觸媒。統計顯示,2017年電石法PVC企業使用低汞觸媒的不到40家,其中僅有為數不多的企業全部使用低汞觸媒。但隨著2017年8月《關于汞的水俁條約》正式生效,高汞觸媒企業將面臨嚴峻的環保督查壓力。
此外,雖然很多電石法PVC企業在行業實施產能置換前已紛紛完成PVC項目立項,未來兩年仍有新增產能,但環保政策和環評趨嚴,對市場供應將形成一定制約,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產能釋放進度。
不過,2017年PVC盈利大幅好轉,部分企業已開始升級工藝和更新設備。隨著老舊裝置的不斷更新換代,PVC行業的開工率仍有提升空間。而氯堿生產企業在燒堿和PVC生產紅利的整體帶動下,2018年開工率將維持高位。
三、需求有望溫和增長
對于PVC主要消費領域房地產行業來說,由于國家調控政策頻繁出臺,2017年房地產新開工和銷售面積累計同比、環比下滑。由于PVC消費一般滯后房地產數據半年,這預示著2018年上半年PVC消費難走強。如此一來,2018年供需將進一步寬松。
未來隨著去庫存、去杠桿的推進,國內房地產市場可能進一步降溫,將迎來平穩調整期,其對PVC需求的減弱是不爭的事實。不過,各大房企亦增加土地儲備,購置土地面積出現明顯增長,結合我國商品房庫存來看,房企存在一定的補庫需求。另外,基建需求中的“廁所革命”和公租房建設是PVC需求發展的亮點。未來,PVC需求仍將呈現溫和增長。
聚氯乙烯產能預測
我們預計,2018年我國聚氯乙烯產能將達到2,500萬噸,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12%,2022年將達到2,827萬噸。
圖表 中投顧問對2018-2022年中國聚氯乙烯產能預測
數據來源: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