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中投顧問 客車行業報告 客車行業規模
中投顧問:2017-2021年中國客車行業發展預測分析
中投顧問對中國客車行業發展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2016年4月6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國務院常務會,決定實施《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強調堅持標準引領建設制造強國是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測結構改革的重要內容。要瞄準國際標準,加快關鍵技術標準研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是規劃中的10大重點領域之一。
為此全國汽車標準化委員客車分技術委員會組織行業完成33項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正在組織制修訂的還有八項標準。這些標準涵蓋了客車基礎性要求、客車整車結構安全性要求、客車通用性方法要求。其中包括了新能源客車、專用校車在內的各種類型客車的要求,以及客車所采用主要零部件總成的要求。
這些標準的制訂和修訂極大地提升了我國客車的整體技術水平。例如:專用校車標準的修訂使我國校車整車安全性能明顯得到提高;新能源客車的標準中明確了安裝電池箱專用滅火和阻燃地板輔料的要求,進一步提高電動客車防火、滅火的要求。
正在制訂的“客車前部結構強度要求及試驗方法”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在國際上,也是首次對客車前部結構強度提出要求,其客車正面壁撞試驗方法在世界也是首次。
(二)需求空間大
當前我國仍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發展階段,隨著國家一帶一路策略及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及物流產業還將蓬勃發展,我國汽車市場還將有較大發展空間。同時我國人均汽車保有量仍處于較低水平,汽車消費的剛性需求仍將存在。盡管目前城市擁堵、環境污染等問題對汽車產業形成不利影響,但伴隨經濟的穩定發展,居民消費水平提高及購買力上升,國內汽車銷量市場份額有望達到更高水平。
二、不利因素
(一)新能源客車市場面臨的政策“動蕩”
新能源汽車推廣初始主要集中在公共領域,新能源客車一直是政府推廣的主力。2016年從各省市出臺的新能源汽車推廣規劃來看,電動公交的投放計劃占據較大比例,可見市場對新能源客車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然而2016年已行至尾聲,新能源客車市場表現卻中規中矩,甚至有點差強人意。這其中有多重因素影響,一方面因騙補核查清理了部分虛高的產銷量,另一方面,政策的一系列波動使得市場推廣無法穩定進行。
2016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司司長張相木透露,工信部將組織開展對三元鋰電池的風險評估,在評估完成前,暫停三元鋰電池客車列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這種政策層面發出的信號對技術路線的重大改變一時間遭到業內的廣泛質疑。
同樣在1月,媒體曝光新能源汽車企業通過虛報性能指標、左手賣右手買、電池循環使用等方式進行騙補,引起廣泛輿論。隨后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四部委聯合發文,開始核查部分地區新能源汽車財政補助資金使用情況。
騙補核查期間,政府也在開展新能源汽車政策體系補漏和完善工作,業內不斷流傳出關于中央補貼方案調整的多種預測。有關“乘用車微調,商用車大改”的說法使得新能源商用車企業不敢貿然上量。
2016年4月,新能源企業收到中機中心通知,把2016年發布的1-3批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全部重審,第4批車型也退回重審,電池廠家沒有進入《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目錄的都不予以通過。自工信部4月1日公布完第3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至今為止,新的推廣目錄已經空缺了6個月之久。
直至2016年9月,財政部才公布騙補調查結果,5家被通報的典型案例均是商用車企業。2016年10月底,電池風險評估、目錄重審、新目錄申報、補貼調整等諸多政策變量始終沒有確定下來。
(二)零部件企業技術滯后
客車產業技術創新的重點仍舊在三個方面,即:主動安全、新能源和智能化。目前汽車智能化目前逐漸成為熱門話題,長安轎車無人駕駛由重慶到達北京,宇通客車也在鄭州到開封間成功地進行了無人駕駛客車試驗。
目前大部分客車企業是以組裝生產為主,客車整車的技術提升有賴于客車零部件的技術進步和產品創新。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客車零部件廠家積極學習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產品,迅速提升了國內客車的整體水平,大大縮小了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也為今日國內客車打下了基礎。近幾年來受到客車市場環境的影響,零部件企業新產品開發的積極性有所減弱,產品技術進步有所滯后。
客車整車企業應該鼓勵、協助和支持客車零部件企業的產品開發,在資金上、技術上、市場開拓以及產品使用方面積極幫扶零部件企業,只有我們的客車零部件技術提升了,產品做強了、做精了,客車的整體水平才能實現質的飛躍和進步。
{$SplitPage}
客車(指整車)銷量預測
2014年,客車累計銷售52.95萬輛;2015年,客車累計銷量為59.54萬輛;2016年1-9月,客車累計銷售36萬輛。
綜合以上因素,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預計,2017年我國客車銷量將達到43.9萬輛,未來五年(2017-2021)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43%,2021年銷量將達到50.3萬輛。
汽車制造銷售收入預測
2014年1-12月,汽車制造業銷售收入總額達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之和)66,677.011億元,同比增長12.28%;2015年1-12月,汽車制造業銷售收入總額達到70,156.9億元;2016年1-9月,汽車制造業銷售收入總額達到56,106.9億元。
綜合以上因素,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預計,2017年我國汽車制造銷售收入將達到81,073億元,未來五年(2017-2021)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9.27%,2021年收入將達到115,596億元。
汽車制造利潤總額預測
2014年1-12月,汽車制造業利潤總額達到5,990.966億元,同比增長18.07%。2015年1-12月,汽車制造業利潤總額達到6,071.3億元;2016年1-9月,汽車制造業利潤總額達到4,605.0億元。
綜合以上因素,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預計,2017年我國汽車制造利潤總額將達到6,472億元,未來五年(2017-2021)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4.85%,2021年利潤總額將達到7,82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