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中投顧問 獨立實驗室市場規模 獨立實驗室
中投顧問:2020年獨立實驗室市場規模可達540-680億元
獨立醫學實驗室又稱第三方檢驗,是獨立于醫療機構之外獨立提供醫學檢驗服務的公司,產生于醫療服務的專業化分工化--醫院專注于診療服務,而獨立醫學實驗室將原本屬于醫院檢驗科、病理科的診斷業務外包集中檢驗,具有顯著的規模效應。
獨立實驗室規模效應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診斷儀器試劑集中采購帶來的成本節約;二是檢驗規模效應,大量樣本集中檢驗減少了單次檢驗的固定成本,包括儀器、實驗室人員成本,同時也減少了試劑的浪費。
獨立醫學實驗室雖然最初起源于美國,但歐洲和日本由于醫療保障系統健全,獨立醫學實驗室同樣發展良好,目前美日歐獨立實驗室市場規模分別為200億美元、145億美元和100億美元,美國雖然市場規模相較歐洲、日本更大,但是滲透率卻較日本的67%、歐洲的50%都要低,僅為38%。
目前國內有300多家獨立實驗室,但規模普遍較小營業額多在5000萬元以下,由于醫療水平及觀念差異,不同地區發展差異較大,行業正處于全國范圍的網絡建設階段。2015年我國獨立醫學實驗室市場規模由2010年的13億增長至75億左右,2011-2015年復合增長率超過50%。
盡管獨立醫學實驗室近幾年在國內發展非常迅速,但這主要是由于基數比較小,當前我國獨立醫學實驗室,占整個臨床檢驗規模不到3%,相比成熟國家的30%有很大差距,與中國醫療大國的形象不相符,獨立醫學實驗室在中國發展空間巨大。
中國人口基數龐大,檢驗服務需求量大,人口老年化加速將進一步推動檢驗市場的發展,獨立醫學實驗室發展的基礎牢靠。在新醫改形勢下,醫療控費、分級診療、民營醫院等因素將推動行業迅速擴容,從長期來看,新技術的應用是驅動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醫療控費由降低藥占比、械占比和大型醫療設備檢查治療費開始向降低檢查化驗費延伸,部分省市相繼出臺了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政策,進一步壓縮了醫院醫學檢驗服務利潤,提高了醫院檢驗服務外包的意愿。
分級診療推動患者資源下沉,增加了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量,但是由于基層醫療機構在人員、設備配置方面不能與大醫院相比,檢驗服務提供能力有限,患者數量增加將增加基層醫療機構檢驗服務壓力,這將大大增加基層醫療機構將高投入、高風險、高成本和新技術類檢驗項目外包量。
民營醫療機構的迅速發展給獨立醫療實驗室帶來巨大增量市場。民營醫院普遍規模小、患者數量較少,不足以開展多數檢驗項目,外包檢驗服務的動力相較公立醫院更強烈,截止2015年上半年,我國民營醫院數量已經超過1.3萬家,和公立醫院數量持平。
2015年我國醫療機構業務收入33750億元,根據行業經驗,檢驗收入占醫療機構業務收入的8%-10%左右,我國醫學檢驗市場約為2700-3375億之間,在過去十幾年數據的基礎上,中投產業研究中心保守估計未來五年我國醫學檢驗市場行業復合增速為15%,則2020年醫學檢驗市場規模約為5400-6800億元之間。
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認為,在基層醫療機構建設不斷強化、分子診斷逐漸成熟、醫保控費、民營醫院發展、降低檢驗項目價格等推動下,獨立實驗室占醫學檢驗市場的比例有望達到10%以上,2020年獨立實驗室市場規模可達到540-680億元,相比現在有7-9倍以上的增長空間,年復合增長率在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