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中投顧問 體育用品市場規模 體育用品行業報告
中投顧問:2020年體育用品市場規模有望達2400億元
從行業發展來看,2001-2011年是國內體育用品成長最快速的十年,基本保持雙位數增長,2008年前后的奧運會熱潮以及本土運動品牌,如安踏、李寧、匹克、361度、特步等相繼登陸資本市場,使得體育用品市場呈爆發式增長。
不過隨著體育用品滲透率快速提升,需求動力日趨放緩,行業供需狀況出現失衡,體育用品市場從2012年開始步入寒冬,大范圍關店潮、去庫存成為行業常態,安踏、李寧、特步等本土領先品牌,也都出現門店大幅萎縮及業績下滑的經營困境。以經營下滑幅度最大的李寧為例,僅2012年就關店1821家,門店規模同比下降22.1%,致使其當年收入下降27.4%。
歷經兩年調整期,體育用品市場2014年起呈現復蘇跡象,以本土領軍品牌經營改善作為拐點確立標志,無論從存貨規模或終端折扣水平,均呈現扭轉態勢,行業基本走出庫存危機,并重新煥發活力。此外,部分競爭能力低的中小企業被淘汰,擠壓出的市場空間面臨重新被分配機會,中國體育用品行業開始進入內涵型增長階段。
體育用品有望迎來新的黃金發展十年。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們逐漸開始重視健康的生活方式,體育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人們對運動的追求也越來越專業。目前我國體育產業,尤其是大眾體育,正處在高速發展階段,這將給體育用品行業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因為對于每個參加體育運動的人,都需要相應的體育用品,如運動鞋、運動服、網球拍、滑雪板等,因此整個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將直接帶動體育用品行業進入新一輪的黃金發展期。
在體育行業中,體育用品行業是發展最早,發展最成熟的子行業。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體育用品行業在體育行業中比重偏大,但市場總規模、人均消費規模都較低,仍有較大發展空間。體育用品在整個體育產業鏈中處于中下游,產業鏈上游的發展程度直接決定了體育用品的需求水平。當前政策利好、資本涌入等因素推動我國體育產業出現大爆發,大眾體育人口數量不斷擴張,這會直接帶動體育用品行業需求的增加。
在過去粗放式擴張模式下,企業內生能力薄弱,品牌同質化成為阻礙行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不過現在,經營壓力倒逼企業加快轉型步伐,體育用品企業非常注重渠道體系優化、產品研發、經營能力提升等方面,在生產上已經更注重質量而非數量。從2015年來看,主要運動品牌恢復態勢強勁,戰略轉型初見成效,這對體育用品整個市場發展將有重要拉動作用。
2015年我國體育用品市場規模約為1490億元,隨著體育產業鏈上游的快速發展,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預測,到2020年體育用品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400億元左右,未來五年復合增速約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