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鳳凰衛視 郭凡禮 互聯網+醫療
鳳凰衛視專訪郭凡禮:互聯網+醫療“看起來很美”
6月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發展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的措施,通過互聯網+醫療更好滿足群眾需求。會議提出建設互聯互通的國家、省、市、縣四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實現部門、區域、行業間數據開放融合、共建共享。另外,重點推進網上預約分診、檢查檢驗結果共享互認、醫保聯網異地結算等便民惠民應用,發展遠程醫療和智能化健康醫療設備。
而對于數據共享目前存在的瓶頸,比如互聯網+醫療以及醫保聯網異地結算等發展對于解決看病難等問題會有不同程度的緩解,但也需要打破一些壁壘。而未來5-10年生命科學突破之后可能帶來大數據爆炸,那么如何在保護隱私和信息安全的基礎上更好的存儲、傳輸和處理這些生命大數據?就這些話題鳳凰衛視專訪了知名經濟學者、財經評論家、國家發改委特邀研究員郭凡禮先生。
郭凡禮指出,互聯網+醫療主要包括網上掛號、在線疾病咨詢、電子處方、遠程會診、遠程治療和康復等多種形式。其區別于傳統醫療的服務主要是能夠讓患者通過網絡渠道掛號并實現治療。互聯網+醫療之所以在中國興起的原因,一方面是近年我國的醫療服務需求出現快速增長,但是醫療服務供給較為滯后,這促使人們尋求更為有效的方式獲取醫療服務;其二,我國網絡醫療技術正在不斷提升,而且大部分居民的網購習慣養成,網民結構呈高齡化趨勢,為互聯網+醫療提供了良好機遇;其三,政府支持力度較大,近年互聯網醫療方面的利好政策密集出臺。互聯網醫療的優勢主要是能夠提高患者就醫效率,同時有利于全方位采集患者個人信息,從而便于醫生為患者提供個性化服務。
而制約中國互聯網+醫療的因素,郭凡禮表示一方面是在互聯網+醫療產業發展中會有較多私立醫院介入,但是當前私立醫院的信譽口碑不佳,會降低患者的信心;其二,互聯網醫療企業正處于市場開拓及用戶流量積累期,低價競爭普遍存在,盈利模式尚不成熟;其三,互聯網醫療中還未有巨頭出現,大數據較為分散,難以醫院提供較為全面的參考。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網售處方藥、遠程醫療等方面還存在一些政策限制,有一定政策風險。
郭凡禮介紹,西方的一些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其互聯網醫療的確比中國先行一步。美國互聯網醫療在可穿戴傳感、醫療大數據、遠程醫療,電子病歷和醫院工作流管理等方面表現出色,技術優勢明顯。美國互聯網醫療發展較快的原因主要是:其一,政府對互聯網醫療支持力度較大;其二,保險業快速覆蓋互聯網醫療領域,提高了患者對互聯網醫療的信心;其三,較多資金涌入互聯網醫療行業,而且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較強。這些方面值得我國借鑒。
醫療大數據對于精準醫療而言有重要促進作用,強大的醫療大數據分析技術是發展精準醫療的基礎。相比傳統醫療,精準醫療更重視病人的深度特征和藥的高度精確性,進行精準醫療需要人體基因組和蛋白組的海量信息,大數據分析在此過程中極為關鍵。醫療大數據和精準醫療的的融合,將會對傳統醫療模式進行顛覆,這為醫療行業打開了更具想象力的發展空間。
郭凡禮同時表示,網絡醫療是解決醫患矛盾的重要途徑之一。醫患矛盾的根源主要是醫生通過過度治療,或加大檢查費用創收,加重患者的就醫成本。而網絡醫療能夠使市場競爭更為充分,可以較大程度打破醫患之間的信息壁壘,使價格、治療方式等透明化,這將有效避免過度治療、加大檢查費用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