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冷鏈物流 農產品運輸
冷鏈物流—農產品運輸大機遇!
作者:中投顧問 時間:2015/9/24
去年4月,曾有幸花1月時間走訪了全國知名的農產品批發市場,諸如深圳海吉星、壽光農產品物流園、西郊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常州凌家塘農批市場、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馬尾海峽水產品交易中心、呈貢縣斗南國際花卉市場等大中型農業專業市場,在感嘆多數專業市場規模之大,運作之成熟之余卻發現農產品之損耗也異常驚人。
農產品從田間到專業市場,損耗程度相對較小,但在長途跋涉的運輸中,多數依靠下圖所用的低價值冰瓶來維持低溫條件。
國內冷鏈運輸的低比例導致國內農產品損耗率多在20%,甚者30%以上,這也是造成了農產品最終達到消費者手中價格較高的原因之一(損耗多計入成本計算),很顯然,農產品的質量問題目前依然沒有得到足夠重視,但隨著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即使加入冷鏈運輸的成本在內,相信消費者依然會理性的接受。
實際上,農產品價值越高,冷鏈運輸的邊際成本相對是越低的,目前從高端水產品及花卉冷鏈入手無疑是比較好的選擇,相信未來國內冷鏈運輸的道路會越來越寬廣。
國外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
冷鏈起源于19 世紀上半葉,隨著冷凍劑的發明和后來的電冰箱的使用,各種保鮮冷凍食品依次出現,這使得食品工業得到迅猛發展,伴隨而來的是食品冷鏈的快速形成。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食品冷藏鏈得到了迅猛發展,20 世界30 年代初,發達國家制冷技術快速發展,美國和歐洲相繼建立了食品冷鏈體系。50 年代出現了以商品形式出現的冷凍食品,隨后的幾十年里,歐美國家基本完善了各類低溫食品冷藏鏈。
1、國外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
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運輸設施中冷藏保鮮車是農產品運輸過程中保鮮的關鍵環節。據統計美國冷藏保鮮車數量約為20萬輛,日本保有量在12萬輛左右,二者遠高于中國現有水平。
美、日和德國的農產品冷藏保鮮車占貨運汽車比重分別為0.9%、2.65%和2. 5%。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這一比重在0.3%左右,美、日、德三國冷藏保鮮車占貨運汽車比重均在中國的數倍以上。
此外,我國冷藏運輸率同樣也遠遠低于美、日等發達國家,我國總運輸率只在10% —— 20%范圍內,其中空運不足1%,水路、公路、鐵路均低于30%,而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冷藏運輸率均超過80%,日本則擁有近100% 的冷藏運輸率。除此以外,因為我國冷藏保鮮車數量甚少、冷藏保鮮設備落后,我國蔬菜摘后損失率也遠遠高于發達國家,我國蔬菜摘后損失率高達25% —— 30%,而發達國家只維持在5%以下。我國預冷保險率也遠遠低于歐美國家。總而言之,我國農產品運輸在設施和運輸效率等方面均和發達國家存在很大差距。
2、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市場化程度
國外的冷鏈物流市場已經十分成熟,日本和美國等發達國家將易腐農產品承包給本行業之外的一些優秀的冷鏈物流公司,這不僅使得市場分工細化、專業化,最重要的是保證了農產品的新鮮度和安全性,同時降低了物流成本。
3、農產品冷鏈物流相關法規和標準化
在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在農產品冷鏈物流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標準。如加拿大為確保冷鏈物流的食品質量和安全,形成了完整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加拿大擁有有機產品認證架構46 個,同時有2500 個有機農場和150 家食品加工企業經過機構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