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中投顧問 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
中投顧問解讀《國務院發布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
作者:中投顧問 時間:2015/9/24
政策內容節選: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發展的動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計、強國之策,對于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打造發展新引擎、增強發展新動力、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具有重要意義,是穩增長、擴就業、激發億萬群眾智慧和創造力,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公平正義的重大舉措。根據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為改革完善相關體制機制,構建普惠性政策扶持體系,推動資金鏈引導創業創新鏈、創業創新鏈支持產業鏈、產業鏈帶動就業鏈,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意義——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必然選擇。隨著我國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強化,要素的規模驅動力逐步減弱,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粗放式發展方式難以為繼,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需要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是要通過結構性改革、體制機制創新,消除不利于創業創新發展的各種制度束縛和桎梏,支持各類市場主體不斷開辦新企業、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培育新興產業,形成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企業“頂天立地”的發展格局,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動力。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擴大就業、實現富民之道的根本舉措。我國有13億多人口、9億多勞動力,每年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數量較大,人力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本的潛力巨大,但就業總量壓力較大,結構性矛盾凸顯。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是要通過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營造公平競爭的創業環境,使有夢想、有意愿、有能力的科技人員、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失業人員等各類市場創業主體“如魚得水”,通過創業增加收入,讓更多的人富起來,促進收入分配結構調整,實現創新支持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的良性互動發展。
中投點評:
本篇主要節選了政策內容里面描寫政策目的的核心部分,針對這些政策目的做簡要點評。
目的一: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
目前我國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粗放式發展方式難以為繼,面臨結構性調整壓力。針對此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去開辦新企業、培育新興產業的方法我認為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現在主要面臨的問題是生產方式、管理方式的落后,理應對癥下藥,優化生產方式和管理方式,向更加節約、科學的方向積極轉變,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提出從某種角度來看是在偷換概念,這樣推倒過去、忽視傳統,希望能跳躍式到達世界領先的水平,這有悖于產業發展的規律。
目的二:擴大就業、實現富民之道
我國每年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數量較大,就業壓力較大。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否能解決就業問題,實現富民之道?我認為不盡然。
看看創業成功的比例就知道,連百分之一都達不到?,F在社會上的名人效益、成功者的鼓動等都在刺激著年輕人躁動的心,很多大學生還沒畢業,就想著不給別人打工,自己要創業。然后帶著那顆稚嫩的心,茫然間花光了父母的積蓄、也挫敗了人生的信心,這樣的例子身邊有很多。這是富民之道?我認為是最大的財富浪費。創業遠比就業要難,行業經驗、人脈、資源等要求都較高,而很多人連就業都十分困難,茫茫然就開始創業了。
國家應該是積極鼓勵那些有能力、有資源、發展階段合適的人勇敢創業,使其更上一層樓,即能創造就業,又能比較好的控制風險,而不是不加區分的全面鼓動。
目前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給本就已經躁動的社會又打了一針興奮劑,一夜暴富、快速成功、創投融資等彌漫整個族群,股市曾經的驚人狂奔就能看到這種浮夸的影子。中國需要靜靜,需要好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