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網2025-01-07 08:12 來源:中投網
中投顧問重磅推出"產業大腦"系列產品,高效賦能產業投資及產業發展各種工作場景,歡迎試用體驗! | ||||
---|---|---|---|---|
產品 | 核心功能定位 | 登陸使用 | 試用申請 | |
產業投資大腦 | 新興產業投資機會的高效挖掘工具 | 登陸 > | 申請 > | |
產業招商大腦 | 大數據精準招商專業平臺 | 登陸 > | 申請 > | |
產業研究大腦 | 產業研究工作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 登陸 > | 申請 > |
聯系電話: 400 008 0586; 0755-82571568
微信掃碼:
低碳經濟是指在深入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基礎上,通過技術創新、科技生產、產業結構轉型和加強新能源開發等多種途徑,達到減少高碳能源消耗和高污染氣體排放等目的。
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機遇和挑戰并存。現階段,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經濟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長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資源利用效率較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面臨巨大壓力。另一方面,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提高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也為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帶來重要機遇。
2023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0.5%。截至2024年12月20日,2024年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成交量1.82億噸,成交額174.8億元,2021-2024年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6.23億噸,累計成交額424.0億元。
2024年2月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等部門印發《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2024年版)》,明確了節能降碳產業、環境保護產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生態保護修復和利用、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綠色服務等綠色低碳轉型重點產業的細分類別和具體內涵,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支撐,為各地方、各部門制定完善相關產業支持政策提供依據。2024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到2035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基本建立,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廣泛形成,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取得顯著進展,主要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經濟社會發展全面進入綠色低碳軌道,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十四五”是我國實現2030年碳達峰時期,“十四五”要全面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形成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機制,從源頭上推動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的根本轉型。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29年中國低碳經濟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紹了低碳經濟的概念、發展特征等方面內容,接著全面分析了國內外低碳經濟的發展現狀。然后具體闡述了中國低碳經濟細分領域、區域市場的發展,并對低碳經濟的相關產業、企業經營狀況及投資潛力做出細致的透析。最后,報告對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趨勢及前景進行了科學的預測。
報告目錄
第一章 低碳經濟相關概述
1.1 低碳經濟簡介
1.1.1 低碳經濟概念
1.1.2 低碳經濟內涵
1.1.3 低碳經濟由來
1.2 低碳經濟的控制因素
1.2.1 技術進步
1.2.2 能源結構
1.2.3 消費者行為
1.3 低碳經濟的發展特點
1.3.1 緩解環境污染
1.3.2 減少廢氣排放
1.3.3 跟上時代步伐
1.3.4 助于清潔能源
1.3.5 完善環境體制
第二章 2021-2023年國內外低碳經濟發展綜述
2.1 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意義
2.1.1 有利于應對氣候變化
2.1.2 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
2.1.3 有利于促進可持續發展
2.2 國際低碳經濟發展概況
2.2.1 全球低碳經濟新格局
2.2.2 全球碳中和進展情況
2.2.3 全球碳定價機制運行
2.2.4 全球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2.3 中國低空經濟發展政策環境
2.3.1 “碳中和”相關政策
2.3.2 清潔能源相關政策
2.3.3 節能減排相關政策
2.3.4 主要碳排放交易政策
2.3.5 生態碳匯相關政策
2.3.6 綠色金融相關政策
2.4 中國低碳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2.4.1 中國低碳經濟發展體系
2.4.2 中國低碳經濟發展現狀
2.4.3 中國低碳經濟綠色轉型
2.4.4 中國低碳平臺企業發展
2.4.5 中國工業減碳技術發展
2.4.6 中國脫碳市場發展建議
2.5 中國低碳城市試點建設情況
2.5.1 低碳試點建設成效
2.5.2 試點任務落實情況
2.5.3 試點工作特色亮點
2.5.4 試點建設面臨挑戰
2.5.5 試點建設發展建議
第三章 2021-2023年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綜合分析
3.1 2021-2023年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
3.1.1 能源消費結構優化
3.1.2 新能源產業基金成立
3.1.3 新能源產業項目分析
3.1.4 新能源產業投資狀況
3.2 2021-2023年中國太陽能產業發展分析
3.2.1 全國太陽能資源狀況
3.2.2 太陽能發電量總體規模
3.2.3 太陽能發電量區域分布
3.2.4 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狀況
3.2.5 太陽能電池產業發展現狀
3.3 2021-2023年中國風能產業發展分析
3.3.1 全國風能資源狀況
3.3.2 風電裝機容量狀況
3.3.3 風力發電市場結構
3.3.4 風力發電融資情況
3.3.5 風力發電發展前景
3.4 2021-2023年中國生物質能產業發展分析
3.4.1 生物質能產業全景圖譜
3.4.2 生物質能產業發展現狀
3.4.3 生物質能裝機容量狀況
3.4.4 生物質能細分市場狀況
3.4.5 生物質能區域發展情況
3.4.6 生物質能產業投資動向
第四章 2021-2023年中國節能產業發展綜合分析
4.1 中國節能產業發展現狀
4.1.1 節能產業全景圖譜
4.1.2 節能市場經營狀況
4.1.3 節能產業發展規模
4.1.4 節能企業區域分布
4.1.5 節能產業園區分布
4.1.6 財政節能環保支出
4.2 工業節能產業發展分析
4.2.1 工業節能產業發展規模
4.2.2 工業節能產業發展成果
4.2.3 工業節能發展問題分析
4.2.4 工業節能發展對策建議
4.3 建筑節能產業發展分析
4.3.1 建筑節能監管體系
4.3.2 建筑節能標準體系
4.3.3 建筑節能企業數量
4.3.4 建筑節能企業分布
4.4 照明節能產業發展分析
4.4.1 照明節能應用場景
4.4.2 LED照明產值規模
4.4.3 LED照明滲透狀況
4.4.4 LED照明發展趨勢
第五章 2021-2023年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綜合分析
5.1 2021-2023年中國環保產業發展分析
5.1.1 環保產業發展現狀
5.1.2 環保產業營業收入
5.1.3 環保企業上市情況
5.1.4 環保企業經營狀況
5.1.5 環保企業研發結構
5.2 2021-2023年中國污水處理行業發展分析
5.2.2 污水處理行業規模發展
5.2.3 污水處理行業區域分布
5.2.4 污水處理行業企業布局
5.2.5 污水處理行業技術發展
5.2.6 污水處理行業投資布局
5.3 2021-2023年中國垃圾處理行業發展分析
5.3.1 建筑垃圾處理量
5.3.2 餐廚垃圾處理量
5.3.3 生活垃圾清運量
5.3.4 生活垃圾無害處理能力
5.3.5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產能
第六章 2021-2023年清潔發展機制(CDM)分析
6.1 CDM相關概述
6.1.1 CDM的定義
6.1.2 CDM的市場機制
6.1.3 CDM項目運作的流程
6.1.4 CDM項目的交易程序
6.2 碳交易市場發展概況
6.2.1 碳排放交易運行機制
6.2.2 全國碳交易市場分析
6.2.3 碳交易試點市場現狀
6.2.4 碳市場金融化發展
6.3 CDM項目發展狀況
6.3.1 全球CDM項目發展
6.3.2 CDM項目開發流程
6.3.3 CDM項目備案數量
6.3.4 CDM項目領域分類
6.3.5 CDM項目時序分析
6.3.6 CDM項目發展成果
6.4 CCER項目發展狀況分析
6.4.1 CCER項目開發流程
6.4.2 CCER項目發展概況
6.4.3 CCER項目特點分析
6.4.4 CCER項目備案分類
6.4.5 CCERs分區域成交量
6.4.6 CCER林業碳匯項目
6.4.7 CCER市場投資建議
第七章 2021-2023年低碳經濟其他相關行業分析
7.1 低碳農業
7.1.1 低碳農業定義及特征
7.1.2 全球低碳農業發展
7.1.3 中國低碳農業發展
7.1.4 低碳農業發展動力
7.1.5 智慧農業發展建議
7.1.6 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7.1.7 低碳農業發展前景
7.2 低碳消費
7.2.1 低碳消費主要內涵
7.2.2 低碳消費作用機制
7.2.3 低碳消費實現路徑
7.2.4 促進低碳消費政策
7.2.5 低碳消費運行效果
7.2.6 低碳消費阻礙因素
7.2.7 促進低碳消費建議
7.3 低碳金融
7.3.1 全球低碳金融發展分析
7.3.2 中國低碳金融發展現狀
7.3.3 中小銀行低碳金融發展
7.3.4 中國低碳金融發展困境
7.3.5 中國低碳金融發展建議
7.3.6 低碳銀行轉型發展策略
第八章 2021-2023年中國部分地區低碳經濟發展狀況
8.1 北京
8.1.1 低碳經濟相關政策
8.1.2 低碳經濟發展成效
8.1.3 低碳試點建設進展
8.1.4 金融助推低碳轉型
8.1.5 低碳經濟發展困境
8.1.6 低碳經濟發展建議
8.2 上海
8.2.1 低碳經濟相關政策
8.2.2 低碳經濟主要措施
8.2.3 典型低碳技術產品
8.2.4 低碳金融發展分析
8.2.5 上海環交所發展分析
8.2.6 低碳經濟經驗借鑒
8.3 廣東
8.3.1 低碳經濟相關政策
8.3.2 碳排放權交易情況
8.3.3 綠電交易成交情況
8.3.4 節能行業運行情況
8.3.5 低碳金融發展分析
8.3.6 低碳經濟發展展望
8.4 湖南
8.4.1 低碳產業發展優勢
8.4.2 低碳經濟相關政策
8.4.3 低碳經濟發展現狀
8.4.4 低碳轉型典型區域
8.4.5 工業減碳典型企業
8.4.6 低碳金融發展分析
第九章 2021-2023年中國重點工業部門大力發展低碳經濟
9.1 石油化工業
9.1.1 石化低碳發展相關政策
9.1.2 石化行業的碳排放情況
9.1.3 石化行業低碳轉型困境
9.1.4 石化行業低碳轉型措施
9.1.5 石化企業“雙碳”實現路徑
9.1.6 石化行業低碳轉型機遇
9.2 鋼鐵工業
9.2.1 鋼鐵工業低碳轉型發展成效
9.2.2 鋼鐵產業主要減碳方式分析
9.2.3 鋼鐵行業綠色轉型項目動態
9.2.4 鋼鐵行業低碳轉型發展阻礙
9.2.5 鋼鐵行業碳減排的發展路徑
9.2.6 鋼鐵行業綠色轉型前景展望
9.3 煤炭工業
9.3.1 新型煤炭工業體系構建進程分析
9.3.2 “雙碳”進程中煤炭行業發展戰略
9.3.3 “雙碳”目標下煤炭行業發展機遇
9.3.4 “雙碳”目標下煤炭行業轉型思路
9.3.5 “雙碳”目標下煤炭行業轉型建議
9.3.6 碳中和下煤炭行業低碳發展路徑
9.4 電力工業
9.4.1 綠色電力低碳發展意義
9.4.2 電力綠色低碳轉型成效
9.4.3 電力行業綠色發展技術
9.4.4 電力行業低碳建設管理
9.4.5 綠色電力低碳發展路徑
9.4.6 電力產業低碳轉型展望
9.5 汽車制造業
9.5.1 汽車制造的生態環境特征
9.5.2 汽車制造企業碳排放現狀
9.5.3 汽車產業智能低碳的發展
9.5.4 汽車制造企業的減碳路徑
9.5.5 汽車產業發展可行性路徑
第十章 2021-2024年中國低碳經濟重點企業經營分析
10.1 宏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1.1 公司發展概況
10.1.2 經營效益分析
10.1.3 業務經營分析
10.1.4 財務狀況分析
10.1.5 核心競爭力分析
10.2 保定天威保變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10.2.1 公司發展概況
10.2.2 經營效益分析
10.2.3 業務經營分析
10.2.4 財務狀況分析
10.2.5 核心競爭力分析
10.3 深圳市拓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3.1 公司發展概況
10.3.2 經營效益分析
10.3.3 業務經營分析
10.3.4 財務狀況分析
10.3.5 核心競爭力分析
10.4 福建龍凈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10.4.1 公司發展概況
10.4.2 經營效益分析
10.4.3 業務經營分析
10.4.4 財務狀況分析
10.4.5 核心競爭力分析
第十一章 2021-2023年中國低碳產業投資市場分析
11.1 市場投資機遇分析
11.1.1 減碳排市場
11.1.2 綠色金融市場
11.1.3 綠色能源市場
11.1.4 綠色技術市場
11.2 金融市場投資分析
11.2.1 市場投資現狀
11.2.2 投資資金情況
11.2.3 保險市場投資
11.2.4 信托市場投資
11.2.5 銀行市場投資
11.2.6 基金市場投資
11.3 投資市場風險分析
11.3.1 經營風險
11.3.2 技術風險
11.3.3 信用風險
11.3.4 其他風險
第十二章 2025-2029年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2.1 中國低碳經濟與可持續發展方向
12.1.1 做好“碳預算”
12.1.2 加強國際合作
12.1.3 利用新型能源
12.1.4 倡導“低碳”消費
12.2 中國低碳經濟“十四五”期間發展前景
12.2.1 低碳經濟“十四五”發展目標
12.2.2 低碳經濟“十四五”發展任務
12.2.3 低碳經濟“十四五”重點布局
12.2.4 低碳經濟“十四五”轉型方向
12.2.5 低碳經濟“十四五”市場策略
12.3 “雙碳”下數字經濟賦能綠色低碳發展
12.3.1 堅持“數字化+低碳化”發展路線
12.3.2 把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
12.3.3 完善“信息化+集約化”發展模式
12.3.4 數字經濟賦能低碳發展的政策選擇
產業投資與產業發展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專家。掃一掃立即關注。
多維度的產業研究和分析,把握未來發展機會。掃碼關注,獲取前沿行業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