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網2025-01-15 08:13 來源:中投網
中投顧問重磅推出"產業大腦"系列產品,高效賦能產業投資及產業發展各種工作場景,歡迎試用體驗! | ||||
---|---|---|---|---|
產品 | 核心功能定位 | 登陸使用 | 試用申請 | |
產業投資大腦 | 新興產業投資機會的高效挖掘工具 | 登陸 > | 申請 > | |
產業招商大腦 | 大數據精準招商專業平臺 | 登陸 > | 申請 > | |
產業研究大腦 | 產業研究工作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 登陸 > | 申請 > |
聯系電話: 400 008 0586; 0755-82571568
微信掃碼:
從我國現行保稅監管體制來看,保稅區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保稅區是指一切具有保稅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狹義的保稅區只是海關特殊監管區的其中一種模式,亦稱保稅倉庫區,這是一國海關設置的或經海關批準注冊、受海關監督和管理的可以較長時間存儲商品的區域。
保稅區具有進出口加工、國際貿易、保稅倉儲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免證、免稅、保稅”政策,實行“境內關外”運作方式,是中國對外開放程度最高、運作機制最便捷、政策最優惠的經濟區域之一。作為目前我國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手續最簡化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綜合保稅區對于我國穩外資、穩外貿的意義不言而喻。
綜合保稅區是我國對外開放高地。2024年9月海關總署公布的相關進出口數據中,總計在可統計范圍內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共計168個(其中部分為新設立或合并等),部分為新設或批準未能封關運營的。其中168個可統計的區域中,包括5個保稅區、2個保稅港區、160個綜合保稅區及珠澳跨境工業區珠海園區。相比2023年9月保稅區減少了4個,綜合保稅區增加了7個,整體可統計區域增加了3個。2024年1-9月,全國168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共完成進出口貿易額總額為60,690.43億元,其中出口28,945.43億元,進口31,745.01億元,分別占2024年1-9月一般貿易進出口總額、出口總額、進口總額比例為18.77%、15.55%、23.15%。相比2023年1-9月的進出口總額58,361.59億元、出口額28,610.15億元、進口額29,751.44億元均有微漲,漲幅分別為3.99%、1.17%、6.70%。
2022年1月1日,海關總署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綜合保稅區管理辦法》,提出:一是繼承《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保稅港區管理暫行辦法》核心內容;二是固化綜合保稅區的政策措施,集成近年來海關總署出臺的多個規范性文件中的監管舉措;三是體現機構改革后海關新職能,增加檢驗檢疫相關規定要求;四是預留發展空間,適應綜合保稅區雙循環發展實際需求;五是強調協同治理,海關在綜合保稅區依法實施監管不影響地方政府和其他部門依法履行其相應職責。2023年8月,為進一步促進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海關總署印發《推動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圍繞政策供給、功能拓展、手續簡化、流程優化、制度健全5個方面推出23條改革舉措。具體來看,上述改革舉措主要包括調整優化檢驗檢疫作業模式、簡化生產用設備解除監管手續、實施卡口分類分級管理、優化境外退運貨物監管、支持保稅維修提質升級以及調整重點商品管理措施等。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29年中國保稅區深度分析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共十章。首先介紹了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及保稅區的概念、分類等,接著分別闡述了中國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及綜合保稅區的發展狀況及策略。最后,報告詳細探討了保稅區的轉型升級及招商引資戰略途徑,并解析了保稅區招商引資的產業指引。
報告目錄
第一章 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及保稅區概念界定
1.1 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保稅監管區域)基本介紹
1.1.1 基本概念
1.1.2 主要特征
1.1.3 現行模式
1.2 保稅區的定義及發展地位
1.2.1 廣義保稅區
1.2.2 狹義保稅區
1.2.3 保稅區發展歷史
1.2.4 保稅區行業地位
第二章 2022-2024年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發展分析
2.1 中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發展成效
2.1.1 促外貿、引外資
2.1.2 帶動中西部地區
2.1.3 新業態探索創新
2.1.4 自貿試驗區創新
2.2 中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運行狀況
2.2.1 發展歷程
2.2.2 發展現狀
2.2.3 主要名單
2.2.4 設立動態
2.3 中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管理模式分析
2.3.1 管理模式現狀
2.3.2 管理模式困境
2.3.3 行業優化策略
2.4 中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創新業務分析
2.4.1 創新業務相關概述
2.4.2 創新業務海關監管新政
2.4.3 創新業務發展促進措施
第三章 2022-2024年中國保稅區建設狀況分析
3.1 中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政策發展分析
3.1.1 試點政策發展階段
3.1.2 試點企業稅收政策
3.1.3 試點中存在的問題
3.2 中國保稅區經濟運行分析
3.2.1 保稅區區域分布
3.2.2 保稅區競爭格局
3.2.3 外貿進出口情況
3.2.4 與自由貿易區對比
3.2.5 保稅區發展前景
3.3 中國保稅倉庫建設運營分析
3.3.1 設立意義及影響
3.3.2 運營模式分析
3.3.3 建設運營建議
3.3.4 建設標準及選擇
3.4 中國保稅區跨境進口電子商務發展狀況分析
3.4.1 發展意義
3.4.2 發展現狀
3.4.3 發展動態
3.4.4 物流分析
3.4.5 發展趨勢
3.5 中國保稅區政府管理體制研究
3.5.1 保稅區政府管理的問題
3.5.2 政府管理問題解決對策
3.5.3 政府管理的改革和創新
3.6 中國保稅區建設發展經驗借鑒
3.6.1 享高度自主權
3.6.2 管理機構完善
3.6.3 規劃體系健全
3.6.4 制度體系完備
3.6.5 圍網內外互動發展
3.6.6 產業定位明確
3.6.7 服務體系完善
第四章 2022-2024年中國保稅物流園區的發展及策略分析
4.1 保稅物流園區發展現狀
4.1.1 園區基本概述
4.1.2 園區運營分析
4.1.3 園區外貿數據
4.1.4 園區主要名單
4.2 中國保稅物流園區發展的SWOT分析
4.2.1 優勢(Strength)分析
4.2.2 劣勢(Weakness)分析
4.2.3 機遇(Opportunity)分析
4.2.4 威脅(Threaten)分析
4.3 產業集群背景下我國保稅物流園區發展分析
4.3.1 發展綜述
4.3.2 發展障礙
4.3.3 發展路徑
4.4 推動保稅物流園區發展的對策建議
4.4.1 創造良好發展環境
4.4.2 加快園區業務拓展
4.4.3 推進園區市場化
4.4.4 促進園區信息化
4.4.5 建設節約型園區
4.4.6 其他對策建議分析
第五章 2022-2024年中國保稅港區的發展及策略分析
5.1 保稅港區建設發展分析
5.1.1 相關概念
5.1.2 空間類型
5.1.3 業務范圍
5.1.4 進出口數據
5.1.5 戰略目標
5.1.6 洋浦保稅港區
5.2 中國保稅港區發展的SWOT分析
5.2.1 優勢(Strength)分析
5.2.2 劣勢(Weakness)分析
5.2.3 機遇(Opportunity)分析
5.2.4 威脅(Threaten)分析
5.2.5 SWOT組合矩陣
5.3 保稅港區與其他海關特殊區域功能比較
5.3.1 保稅區功能界定
5.3.2 出口加工區功能
5.3.3 保稅物流園區功能
5.3.4 港區主要功能界定
5.3.5 主要功能比較分析
5.4 保稅港區的主要建設工作
5.4.1 港口作業區建設
5.4.2 保稅物流區建設
5.4.3 臨港工業區建設
5.4.4 政策規劃建設
5.4.5 信息化建設
5.5 中國保稅港區邊防法律制度分析
5.5.1 現行法律制度
5.5.2 邊防法律規范
5.5.3 邊防法律制度
5.6 中國重點保稅港區的比較分析
5.6.1 在運作模式上
5.6.2 在政策扶持上
5.6.3 在規劃建設上
5.6.4 在監管方式上
5.6.5 優勢缺陷分析
5.6.6 在機構設置上
5.7 保稅港區的投資風險及策略
5.7.1 保稅港區的投資環境
5.7.2 保稅港區的投資風險
5.7.3 保稅港區的投資建議
5.7.4 保稅港區的投資趨向
第六章 2022-2024年中國綜合保稅區的發展及策略分析
6.1 綜合保稅區基本情況
6.1.1 定義特點
6.1.2 設立背景
6.1.3 策略定位
6.1.4 發展現狀
6.1.5 進出口情況
6.1.6 地位和作用
6.1.7 功能體系
6.2 中國綜合保稅區開發運營模式分析
6.2.1 行政化開發運營模式
6.2.2 政企合作開發運營模式
6.2.3 企業化開發運營模式
6.2.4 開發運營的建議
6.3 2022-2024年中國綜合保稅區發展分析
6.3.1 海口空港綜合保稅區
6.3.2 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
6.3.3 楊凌綜合保稅區
6.3.4 欽州綜合保稅區
6.3.5 臺州綜合保稅區
6.3.6 永川綜合保稅區
6.4 國內綜合保稅區運行的成功經驗
6.4.1 創新內銷政策
6.4.2 監管模式創新
6.4.3 優化稅收政策
6.4.4 高質量構建路徑
6.4.5 進出口并重策略
6.4.6 產業集群政策優化
第七章 2022-2024年中國保稅區轉型升級戰略分析
7.1 中國保稅區轉型發展分析
7.1.1 轉型的必要性
7.1.2 轉型的可行性
7.1.3 轉型升級部署
7.1.4 轉型政策推動
7.1.5 轉型的新動能
7.2 中國保稅區向自由貿易區轉型分析
7.2.1 我國保稅區與自由貿易區的比較
7.2.2 我國保稅區轉型的目標模式選擇
7.2.3 我國保稅區轉型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7.2.4 我國保稅區轉型的政策建議
7.3 綜合保稅區轉型發展與空間應對分析
7.3.1 綜合保稅區的空間特征與困境
7.3.2 綜合保稅區轉型發展理念轉變
7.3.3 綜合保稅區產業轉型策略分析
7.3.4 綜合保稅區轉型空間優化路徑
7.4 中國保稅區轉型升級經驗借鑒
7.4.1 威海綜合保稅區轉型分析
7.4.2 廈門象嶼保稅區轉型分析
7.4.3 海滄港綜保區的轉型分析
7.4.4 前海綜合保稅區業務轉型
7.4.5 深圳福田保稅區轉型狀況
7.4.6 蘇州綜合保稅區轉型分析
7.4.7 汕頭綜合保稅區轉型情況
第八章 2022-2024年中國保稅區招商引資分析
8.1 中國保稅區招商引資分析
8.1.1 招商引資主要方式
8.1.2 招商引資主要誤區
8.1.3 招商引資思路分析
8.1.4 招商引資經濟效益措施
8.1.5 產業鏈的招商引資策略
8.1.6 保稅區招商引資案例
8.2 “互聯網+”時代招商引資新模式分析
8.2.1 “互聯網+”的內涵
8.2.2 網絡招商引資的優勢
8.2.3 “互聯網+”條件下的招商引資新方式
8.3 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的競爭策略分析
8.3.1 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作用
8.3.2 招商引資競爭的形成思考
8.3.3 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競爭存在的問題
8.3.4 地方政府招商引資工作的競爭對策
8.4 政府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中的風險
8.4.1 提供擔保過多
8.4.2 參與經濟行為
8.4.3 合同權利與義務失衡
8.4.4 新增地方隱性債務
8.5 招商引資項目退出機制的思考
8.5.1 建立項目后評估制度
8.5.2 引入項目用地退出機制
8.5.3 用地回收方式
8.5.4 項目退出機制的成效
第九章 2022-2024年中國重點保稅區發展經驗借鑒
9.1 天津港保稅區
9.1.1 園區概況
9.1.2 相關政策
9.1.3 經濟運行
9.1.4 產業布局
9.1.5 投資環境
9.1.6 發展啟示
9.2 寧波保稅區
9.2.1 園區概況
9.2.2 經濟運行
9.2.3 重點產業
9.2.4 跨境電商
9.2.5 直達資金
9.2.6 發展動態
9.3 廈門象嶼保稅區
9.3.1 園區概況
9.3.2 相關政策
9.3.3 發展現狀
9.3.4 產業導向
9.3.5 跨境電商
9.3.6 稅費優惠
9.4 深圳前海綜合保稅區
9.4.1 園區概況
9.4.2 區域功能
9.4.3 優惠政策
9.4.4 發展現狀
9.4.5 投資環境
9.4.6 發展規劃
9.5 海口綜合保稅區
9.5.1 園區概況
9.5.2 特色產業
9.5.3 發展現狀
9.5.4 制度創新
9.5.5 資金投入
9.5.6 工作思路
9.6 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
9.6.1 園區概況
9.6.2 重點產業
9.6.3 發展現狀
9.6.4 通關情況
9.6.5 招商項目
9.6.6 建設對策
第十章 2022-2024年中國保稅區產業指引
10.1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
10.1.1 鼓勵類
10.1.2 限制類
10.1.3 淘汰類
10.2 國家其他產業政策指引
10.2.1 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
10.2.2 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
10.2.3 服務外包產業指導目錄
10.2.4 綠色產業指導目錄
10.2.5 產業發展與轉移指導目錄
10.3 地區產業政策指引
10.3.1 武漢市青山區
10.3.2 深圳大鵬新區
10.3.3 海口市高新區
10.3.4 廣東省汕頭市
10.3.5 海南自由貿易港
10.3.6 廣西壯族自治區
產業投資與產業發展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專家。掃一掃立即關注。
多維度的產業研究和分析,把握未來發展機會。掃碼關注,獲取前沿行業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