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網2025-01-02 08:54 來源:中投網
中投顧問重磅推出"產業大腦"系列產品,高效賦能產業投資及產業發展各種工作場景,歡迎試用體驗! | ||||
---|---|---|---|---|
產品 | 核心功能定位 | 登陸使用 | 試用申請 | |
產業投資大腦 | 新興產業投資機會的高效挖掘工具 | 登陸 > | 申請 > | |
產業招商大腦 | 大數據精準招商專業平臺 | 登陸 > | 申請 > | |
產業研究大腦 | 產業研究工作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 登陸 > | 申請 > |
聯系電話: 400 008 0586; 0755-82571568
微信掃碼:
隨著全球能源轉型的加速推進,新型儲能產業正逐步成為能源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連接新能源與電網的橋梁,新型儲能技術在保障電力供應穩定、促進新能源消納和優化能源結構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一、新型儲能產業現狀
新型儲能產業以其獨特的優勢,如布局靈活、響應速度快、應用場景多樣等,在新能源發電、電力輔助服務、分布式能源與微電網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新型儲能市場規模正持續擴大,技術不斷創新,裝機規模快速增長。鋰離子電池技術不斷優化,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安全性能等方面得到顯著提升,同時,其他新型儲能技術如壓縮空氣儲能、重力儲能等也在加快工程化應用步伐。
二、市場需求分析
新能源并網、電力輔助服務、分布式能源與微電網以及其他應用領域對新型儲能的需求呈現出增長態勢。隨著新能源裝機量的不斷增加,儲能調峰、填谷、調頻的市場需求持續增長。電力輔助服務市場中,儲能作為調頻、備用等服務的重要參與者,其市場份額也在逐步增加。分布式能源與微電網領域,儲能能夠保障能源的穩定供應,提高電能質量,市場機遇巨大。此外,儲能在電動汽車、5G基站、工業節能等領域也有廣泛應用,市場空間不斷擴大。
三、未來發展預測
(一)短期預測(1-2年)
依據在建項目和市場趨勢,預計未來 1-2 年中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在技術層面,新型儲能技術將持續突破,特別是鋰電儲能技術,其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性能也將得到提升。例如,鋰電儲能電芯的能量密度、循環壽命等指標將不斷優化,使得儲能系統在單位體積內能夠存儲更多能量,同時提高充放電效率。在政策方面,政府將繼續加大對新型儲能產業的支持力度,推動相關政策的落地實施。如《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的持續推進,將為新型儲能項目的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從市場需求來看,新能源并網的需求將持續增長。隨著新能源發電裝機量的不斷增加,儲能系統在調峰、填谷、調頻等方面的作用將更加突出。預計 2025 年,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有望達到 60GW 左右,市場規模也將隨之提升。同時,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的需求也將進一步擴大,儲能參與調頻、備用等服務的市場份額將逐步增加。
(二)中期預測(3-5年)
考慮能源轉型和政策導向,未來 3 - 5 年,儲能在各領域的發展將更加深入。在新能源配儲方面,隨著新能源發電的快速發展,儲能與新能源的結合將更加緊密。例如,在風電場、光伏電站等新能源項目中,儲能系統的配置比例將逐漸提高,以保障新能源發電的穩定和可靠。預計到 2027 年,新能源配儲比例將達到 30% - 40% 左右。
在產業方面,新型儲能產業鏈的成熟度將逐步提升。從上游的原材料供應、電池制造,到下游的系統集成、運營服務等環節,產業鏈將不斷完善。企業之間的合作也將更加緊密,形成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同時,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增長,新型儲能的成本將進一步降低,市場競爭力將不斷增強。
(三)長期預測(5 年以上)
長期來看,儲能在新型電力系統和綜合能源服務中將發揮關鍵作用。隨著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和發展,儲能將成為電力供應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提供保障。同時,儲能與其他能源技術的融合發展將更加深入,例如與可再生能源、智能電網等技術的結合,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優化配置。
在全球市場方面,隨著全球能源轉型的加速,新型儲能市場的需求將持續增長。中國作為全球儲能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將在國際市場上發揮重要作用。預計到 2030 年,中國新型儲能市場規模將在全球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同時出口規模也將不斷擴大。此外,隨著儲能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應用,新型儲能在全球能源領域的影響力將不斷提升,為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四、面臨挑戰與應對策略
(一)技術瓶頸
新型儲能技術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諸多技術難題,其中電池壽命、安全、能量密度等方面尤為突出。例如在電池壽命方面,隨著充放電循環次數的增加,電池性能逐漸下降,影響儲能系統的長期穩定運行;在安全方面,電池熱失控、短路等問題可能引發火災甚至爆炸等安全事故;能量密度則決定了儲能系統能夠儲存的能量大小,直接影響其應用范圍和效率。
為應對這些技術瓶頸,科研投入不斷加大。政府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儲能技術研發,建立了多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科研平臺,對儲能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同時,產學研合作也在不斷推進,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共同開展技術創新,加速科研成果轉化。例如在新型電池材料研發方面,通過研發新型電解質、電極材料等,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在電池管理系統方面,開發先進的控制算法和監測技術,提高電池的充放電效率和壽命。
(二)成本壓力
成本壓力是新型儲能產業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儲能成本主要包括電池成本、設備成本、安裝成本、運營成本等。其中電池成本占比較大,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規模化生產,雖然電池成本有所下降,但仍然較高。此外,設備成本、安裝成本和運營成本也不容忽視。
為降低成本,企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通過優化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等方式降低電池成本。例如在電池生產過程中采用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工藝,提高電池的生產質量和效率;加強與原材料供應商的合作,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另一方面,企業通過提高設備的性能和使用壽命、優化運營管理等方式降低設備和運營成本。例如采用智能化的設備管理系統,提高設備的運行效率和維護水平;加強對運營人員的培訓,提高運營管理水平。
產業鏈協同效應也十分重要。企業與上下游企業之間加強合作,共同降低成本。例如在電池生產過程中,企業與原材料供應商、電池制造商、設備供應商等密切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在儲能系統建設和運營過程中,企業與電網、能源運營商等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儲能項目的發展。
政策補貼和優惠也對降低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對儲能項目給予補貼和優惠。例如對儲能項目的建設、運營、技術研發等方面給予資金支持;對儲能設備的采購、安裝等方面給予稅收優惠。這些政策的實施有助于降低企業的成本,促進新型儲能產業的發展。
(三)市場機制不完善
當前新型儲能市場機制存在一些缺陷,主要包括價格機制、準入退出機制等方面。在價格機制方面,儲能市場價格體系不夠完善,價格波動較大,不能準確反映儲能產品和服務的價值。例如在電力市場中,儲能參與調峰、調頻等服務的價格沒有合理的定價機制,導致儲能企業收益不穩定。
準入退出機制方面,市場準入門檻較高,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范。一些儲能項目的建設和運營需要具備一定的資質和條件,這限制了一些企業的進入。同時,市場退出機制也不夠完善,企業在退出市場時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
為完善市場機制,政府應加強政策引導和監管。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規范市場行為,建立健全市場規則。例如加強對儲能市場價格的監管,制定合理的價格政策,保障儲能企業的收益;完善市場準入退出機制,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建立統一的標準和規范。
加強市場建設,培育市場主體。鼓勵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提高市場活力。例如支持儲能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提高市場競爭力;加強對市場主體的培育和引導,促進市場主體的健康發展。
(四)安全與標準問題
安全是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儲能安全事故頻發,給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例如一些儲能電站發生火災、爆炸等事故,造成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這些事故主要是由于儲能設備的安全性能不足、管理不善等原因導致的。
為保障安全,加強安全標準制定和監管十分重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安全標準和規范,對儲能設備的安全性能、安裝、運行等方面進行規定。例如《儲能電站安全標準》《儲能電池安全技術規范》等,明確了儲能設備的安全要求和技術標準。同時,加強對儲能項目的監管,嚴格執行安全標準和規范,確保儲能項目的安全運行。
推進認證檢測工作也十分關鍵。建立專業的認證檢測機構,對儲能設備進行檢測和認證。例如對儲能電池、儲能系統等進行安全性能檢測,確保其符合安全標準和規范。通過認證檢測,提高儲能設備的質量和安全性,保障市場的穩定運行。
五、結論
新型儲能產業在我國能源轉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中投顧問產業研究院認為,從現狀來看,新型儲能產業發展迅速,技術不斷創新,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其優勢在于布局靈活、響應速度快、應用場景多樣等,在新能源發電、電力輔助服務、分布式能源與微電網等領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市場需求方面,新能源并網、電力輔助服務、分布式能源與微電網以及其他應用領域的需求都呈現出增長態勢。政策、技術、成本和市場競爭等因素對新型儲能市場需求產生了重要影響。
未來發展預測顯示,短期、中期和長期內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將持續增長,技術不斷進步,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同時,新型儲能產業也面臨著技術瓶頸、成本壓力、市場機制不完善以及安全與標準等問題挑戰。
針對這些挑戰,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應對策略,包括加強技術研發、降低成本、完善市場機制以及加強安全監管等。
新型儲能產業對我國能源轉型具有重要意義。它有助于提高能源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促進新能源的消納和利用,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升級。同時,新型儲能產業的發展也為經濟增長帶來新動力,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展望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新型儲能產業將在我國能源體系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我們應積極推動新型儲能產業的發展,加強技術創新和產業協同,為實現我國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產業投資與產業發展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專家。掃一掃立即關注。
多維度的產業研究和分析,把握未來發展機會。掃碼關注,獲取前沿行業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