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網2024-12-03 08:15 來源:中投網
中投顧問重磅推出"產業大腦"系列產品,高效賦能產業投資及產業發展各種工作場景,歡迎試用體驗! | ||||
---|---|---|---|---|
產品 | 核心功能定位 | 登陸使用 | 試用申請 | |
產業投資大腦 | 新興產業投資機會的高效挖掘工具 | 登陸 > | 申請 > | |
產業招商大腦 | 大數據精準招商專業平臺 | 登陸 > | 申請 > | |
產業研究大腦 | 產業研究工作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 登陸 > | 申請 > |
聯系電話: 400 008 0586; 0755-82571568
微信掃碼:
一、全球商業航天產業起源與發展歷程
全球商業航天產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起初,商業航天的發展較為緩慢,主要以摩托羅拉的銥星計劃、軌道通信計劃、天橋系統、全球星系統和泰利迪斯系統等為代表。這些項目雖然開啟了商業航天的大門,但并未形成規模化的產業效應。直到21世紀初,隨著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蓬勃發展,商業航天迎來了變革的契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
21世紀初期,以“星鏈”(Starlink)低軌衛星星座系統、“獵鷹”(Falcon)火箭、“龍”(Dragon)飛船等為代表的商業航天系統顛覆了原有的設計理念、研產模式和應用模式,推動了商業航天產業的迅速擴展。這些創新不僅降低了航天發射的成本,還提高了可靠性和效率,為商業航天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美國是全球商業航天領域的領頭羊,早在20世紀60-70年代,NASA就通過引入民間力量參與空間探索,解決了資金來源問題,并推動了航天技術的進步。隨著冷戰結束和航天技術的逐步成熟,世界航天開始從太空競賽向全面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軍民融合發展轉型。美國商業航天領域的發展成為軍民融合的典型代表,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規,逐步開放航天領域,構建起完善的航天產業軍民結合體系。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商業航天領域保持高速增長。特別是近年來,衛星軌道資源和頻率資源已成為航天大國的必爭之地,各國政府紛紛加快航天領域改革和商業化進程,商業航天成為大國競爭的新高地。根據美國航天基金會2023年發布的《航天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航天經濟規模達5462億美元,其中商業航天收入4276億美元,占比78%,較2021年增長8%。
二、全球商業航天主要領域及市場規模
全球商業航天產業主要包括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及空間站等五大方向。盡管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及空間站等領域尚處于萌芽階段,整體規模較小,但人造衛星以及與衛星發射相關的商業運載火箭產業構成了目前太空經濟的主體。
根據美國衛星工業協會(SIA)2023年6月的報告,2022年全球航天經濟體量約3840億美元,與商業人造衛星相關的火箭發射、衛星制造、地面裝備以及應用服務四大產業總占比達73%,規模高達2810億美元。其中,衛星制造領域規模達158億美元,相比2021年的137億美元,增長率達15%。
從SIA統計的2020年數據來看,在軌運營的衛星數量從2010到2020年的十年間呈爆發性增長,增長率高達252%。通信類和遙感類衛星分別占據第一和第二的市場份額。其中,份額增長最快的是通信類衛星,這主要歸功于2019年互聯網衛星開始進入密集發射期。
根據SIA對2022年衛星產業的統計,火箭發射、衛星制造、地面裝備及應用服務四大領域呈現出以下特點:
地面裝備和應用服務領域由于涉及衛星數據產品從初級到終端的所有地面應用場景,以及配套的相關接收設備生產制造等方方面面,獲得了最廣泛的投資和增值,因此是整個衛星相關產業中的主要部分,占比高達91%。
在地面裝備和應用服務領域中,規模最大的部分是面向最廣大終端用戶的衛星廣播電視、衛星導航設備及芯片等領域,在整個地面裝備和應用服務中占比達79%。
在衛星制造領域,2022年入軌數量規模最大的是商業通信衛星制造,高達84%,這主要是由于星鏈等互聯網衛星的大量生產和入軌;其次是遙感衛星制造,占比10%。
在火箭發射領域,由于SpaceX的可重復使用火箭進入成熟商業運營,美國本土的火箭制造和發射業務在全球市場中的占比已超過一半,達到56%,相比2020年的40%和2021年的35%有較大提升。
根據歐洲咨詢公司發布的《太空經濟報告2022》,2022年全球太空經濟總額達4640億美元,其中商業航天(78%)占據太空經濟的主導,達3620億美元。美國航天基金會的報告則顯示,2022年全球航天經濟規模達5462億美元,商業航天收入4276億美元,占比78%。
在細分領域中,商業航天主要包括商業航天產品與服務、商業基礎設施與輔助產業兩部分。商業航天產品與服務主要是衛星導航、通信、廣播以及遙感觀測應用產品與服務,是商業航天發展的主體,收入為2880億美元,占比67%;商業基礎設施與輔助產業主要是地面站及設備、衛星制造、發射服務、保險等,收入1396億美元,占比33%。
根據Statista的預測,2020-2030年航天經濟規模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達4.7%。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自2015年以來保持高速增長,2019-2023年年均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預計2024年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將達到2.34萬億元。泰伯智庫預測,2023-2028年,商業航天產業將進入發展黃金期,2025年僅中國市場規模就將達到2.8萬億元。
未來,隨著全球航天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商業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商業航天領域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各國將繼續加大在航天領域的投入和合作力度,推動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同時,商業航天企業也將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和服務,滿足市場需求并推動產業升級。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商業航天領域將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競爭化和創新化的特點,為全球航天事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產業投資與產業發展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專家。掃一掃立即關注。
多維度的產業研究和分析,把握未來發展機會。掃碼關注,獲取前沿行業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