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網2024-08-27 07:58 來源:中投網
中投顧問重磅推出"產業大腦"系列產品,高效賦能產業投資及產業發展各種工作場景,歡迎試用體驗! | ||||
---|---|---|---|---|
產品 | 核心功能定位 | 登陸使用 | 試用申請 | |
產業投資大腦 | 新興產業投資機會的高效挖掘工具 | 登陸 > | 申請 > | |
產業招商大腦 | 大數據精準招商專業平臺 | 登陸 > | 申請 > | |
產業研究大腦 | 產業研究工作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 登陸 > | 申請 > |
聯系電話: 400 008 0586; 0755-82571568
微信掃碼:
一、新趨勢解讀
2024年7月國內半導體行業(中信)上漲5.30%,同期滬深300下跌0.57%,半導體行業(中信)年初至今下跌7.65%;7月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4.37%,同期納斯達克100下跌1.63%,年初至今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25.33%。
7月以來,國內已有55家A股半導體上市公司獲得機構調研。其中,有公司接待了12個批次的機構,有公司接待機構數量合計達到402家。從產業鏈角度看,機構對半導體設計公司調研熱情最高,對并購重組、下半年產業趨勢等問題最為關注。
2024年以來,半導體產業逐季向好,復蘇態勢超預期;隨著下半年AI手機等銷售旺季到來,以及智能汽車銷售增長,預計半導體全產業鏈復蘇還將加快。
二、新機會跟蹤
在機構重點關注的企業中,大多數為半導體設計公司,如思特威、聚辰股份、裕太微等。多家公司被問及車規級產品的進展及市場表現。
作為國內少數能夠提供車規級CIS解決方案的公司,思特威7月以來接待了137家機構的調研。思特威表示,公司早在2022年就已成為全球第四、國內第二的車載CIS供應商。目前,公司針對車載影像類、感知類與艙內三大應用場景累計發布了10余款產品,涵蓋了1MP-8MP分辨率的汽車感知與影像細分應用需求。
汽車電子正在成為多家半導體公司業績增長的強勁引擎。比如,裕太微7月以來接受了12個批次調研,公司披露已有的七條產品線中車載產品線就占據四條,公司已進入我國半數自主乘用車企業的供應鏈體系中;隨著下游汽車出貨量的增長以及智能化程度的加深,其車載以太網物理層芯片的應用空間與銷量將進一步提升。
更有企業已進軍海外車規市場,并取得良好進展。聚辰股份表示,公司積極進行歐洲、韓國、日本等海外重點市場的拓展,并與國內外主流汽車廠商以及眾多行業領先的汽車電子Tier1供應商密切合作,汽車級EEPROM產品的品牌認可度和市場競爭力得到進一步增強,上半年的出貨量較上年同期實現高速增長。
三、新風險分析
目前全球半導體月度銷售額持續同比增長,消費類需求在逐步復蘇中,生成式AI領域需求旺盛,半導體行業已開啟新一輪上行周期。
日本經濟產業省日前正式公布了于7月8日擬定的基于去年出臺的《出口貿易管理令》附表一和《外匯令》附表的修訂令(2024年經濟產業省令第44號),新增5項半導體相關的特定貨物及技術納入出口管制,此次被日本新增列入出口管制5個物項分別為互補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集成電路、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量子計算機、生成多層GDSⅡ數據的程序、設計和制造GAAFET結構的集成電路等的技術。
彭博社報道,美國正在向日本和荷蘭施壓,稱如果東京電子和阿斯麥等公司繼續向中國提供先進半導體技術,美國將考慮采取最嚴厲的貿易限制措施。海外加大對中國半導體的限制,半導體國產替代的進程加速推進,先進制造、先進封裝、半導體設備及材料薄弱環節、先進算力芯片等方向有望充分受益。
四、發展新建議
我們認為當前消費電子有所回暖,半導體國產化進程持續推進,此外,AI帶來的算力產業鏈也將持續受益,半導體行業當前已處于復蘇階段,消費電子回暖,將推動半導體新一輪上升周期,看好行情復蘇及AI算力產業鏈兩條主線。
內外因素持續推動半導體設備&材料國產化。
外因:據彭博社7月17日報道,美國正施壓日本和荷蘭等盟國企業,計劃進一步收緊對華芯片出口限制。7月20日,日本再次更新出口管制清單,此次新增的5個物項分別為,互補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集成電路、掃描電子顯微鏡(用于半導體元件/集成電路的圖像獲取)、量子計算機、生成多層GDSⅡ數據的程序(上述掃描顯微鏡相關技術)、設計和制造GAAFET(全環繞柵極晶體管)結構的集成電路所需的技術。這一修訂將于2024年9月8日實施。
內因:黨中央二十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提及“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抓緊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健全強化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儀器儀表、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先進材料等重點產業鏈發展體制機制,全鏈條推進技術攻關、成果應用。”隨即,7月26日,上證科創板半導體材料設備主題指數正式發布,有望引導更多資金向創新領域聚集,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在半導體設備方面,多個設備廠商訂單實現穩扎穩打,2023年北方華創新簽訂單超過300億元,且公司披露2024年1-5月新簽訂單呈現良好趨勢;中微公司2023年新增訂單金額約83.6億元,同比增長約32.3%。同時,國內晶圓廠產能投入延續,2024年中國大陸晶圓產能有望同比增長13%,達到每月860萬片晶圓,全球產能份額也有望提升,其中,中芯國際披露2024年公司資本開支將維持平穩(2023年資本開支約74.7億美元)。在半導體材料方面,目前中芯國際等中國大陸晶圓代工廠產能利用率已接近滿產,我們認為,下游晶圓廠產能利用率的回升有望促進半導體材料市場的修復。
產業投資與產業發展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專家。掃一掃立即關注。
多維度的產業研究和分析,把握未來發展機會。掃碼關注,獲取前沿行業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