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網2024-07-18 08:07 來源:中投網
中投顧問重磅推出"產業大腦"系列產品,高效賦能產業投資及產業發展各種工作場景,歡迎試用體驗! | ||||
---|---|---|---|---|
產品 | 核心功能定位 | 登陸使用 | 試用申請 | |
產業投資大腦 | 新興產業投資機會的高效挖掘工具 | 登陸 > | 申請 > | |
產業招商大腦 | 大數據精準招商專業平臺 | 登陸 > | 申請 > | |
產業研究大腦 | 產業研究工作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 登陸 > | 申請 > |
聯系電話: 400 008 0586; 0755-82571568
微信掃碼:
前言
合成生物學產業在中國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政策、資本、技術和市場需求的協同作用,正推動著產業向更高層次邁進,為中國乃至全球的科技革命和產業升級貢獻力量。以下是運用中投顧問原創的五要素模式,從政策、資本、技術、企業、用戶五個角度對合成生物學行業發展驅動因素的詳細分析:
圖表:中投顧問對合成生物學行業發展驅動五力模型分析
資料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
一、政策角度
(一)政策力度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合成生物學的創新發展,將其視為推動生物經濟、促進產業升級和提升國家科技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一系列旨在促進合成生物學發展的政策陸續出臺,涵蓋技術研發、產業鏈整合、市場培育、服務優化及標準化建設等多個方面。
1、研發支持與產業鏈整合
政策鼓勵合成生物學企業與高校、研究機構深度合作,聚焦基因編輯、代謝工程、細胞工廠等核心技術的研發。同時,促進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形成完整的合成生物學產業鏈,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
2、市場環境優化
政府通過設立專項基金、提供稅收優惠等方式,減輕合成生物學企業負擔,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加速市場培育和產業發展。
3、可持續發展推動
政策強調合成生物學在生物制造、環境保護、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應用,提倡綠色低碳技術路線,減少對化石資源的依賴,構建可持續的生物經濟體系。
4、創新體系建立
政府倡導合成生物學的原創性研究,鼓勵企業開發新型生物制品、生物基材料和生物能源,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推動合成生物學的商業化進程。
(二)實際推進力度
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引領下,政府加大對合成生物學行業的資金支持和政策指導,推動了一系列合成生物學示范項目和產業園區建設,旨在打造生物經濟高地,提升國家生物科技水平。
1、政策體系建設
從我國國民經濟“八五”計劃至“十四五”規劃,國家對合成生物學領域的引導和發展主要經歷了生物行業頂層設計、細分發展領域引導,以及全面促進下游行業應用的三大階段。2024年1月,工信部等7部門發布《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快細胞和基因技術、合成生物、生物育種等前沿技術產業化。
圖表:國家層面合成生物學行業相關政策
資料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
2、技術突破與應用推廣
政府支持合成生物學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特別是在基因組設計與合成、生物催化、微生物組學等領域,加速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推動合成生物學產品的市場應用。
3、市場成效顯著
得益于政策激勵和市場需求雙重驅動,中國合成生物學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22年中國合成生物學市場規模約為67.63億美元,2023年中國合成生物市場規模約為86.26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43億美元,展現出合成生物學產業的巨大潛力。
圖表:2021-2023年中國合成生物學市場規模變化
單位:億美元
數據來源:DeepTech,中投產業研究院整理
然而,合成生物學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如生物安全監管、知識產權保護、公眾接受度等。為了實現合成生物學的健康發展,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協同努力,強化生物安全法規建設,提升公眾科學素養,構建開放合作的合成生物學創新生態,最終實現合成生物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生物經濟的繁榮。
二、資本角度
隨著全球對可持續發展和生物經濟的重視加深,合成生物學作為一項融合了生物學、工程學和信息技術的交叉學科,正逐步成為資本市場眼中的“香餑餑”。它不僅在醫療健康、農業食品、材料科學、能源環保等多個領域展現出巨大潛力,更為城市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一)資本認可度
合成生物學因其在推動生物制造、綠色化工、精準醫療等領域的革命性作用,吸引了全球投資者的高度關注。資本市場對合成生物學的科研成果、商業模式創新以及全球化布局寄予厚望,特別對基因編輯工具、合成生物體設計、生物信息學平臺等核心環節的投資熱情高漲。
(二)實際投資力度
近年來,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投融資活動呈現井噴式增長,多家初創企業和研究機構獲得了來自風投、私募股權、甚至政府基金的巨額融資。截至2024年7月5日,2024年國內共有超過25家合成生物學相關企業完成了融資。從投融資輪次來說,截止2024年7月5日,國內合成生物學早期企業的融資比較活躍。其中,天使輪融資8起,A(含preA、A+)輪融資12起。目前最大一筆融資為慕恩生物的C+輪3億元融資。
除了私人資本的注入,許多國家和地區政府也紛紛推出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扶持政策,設立專項基金,支持產學研合作項目,旨在打造合成生物學產業集群,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例如,2023年6月,國內首只合成生物私募基金--賦遠合成生物基金正式成立,由華熙生物與賦遠投資聯合成立。
值得注意的是,合成生物學的發展需要政策制定者的前瞻規劃、科研人員的不懈探索以及企業家的創新精神,三者缺一不可。資本市場的大額投資將有助于吸引頂尖人才、加速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規模化,為合成生物學行業的持續繁榮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強大動力。
綜上所述,合成生物學不僅是資本市場的新焦點,更是推動城市綠色轉型、實現生物經濟愿景的關鍵力量。隨著全球對合成生物學認知的加深和投入的增加,這一領域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未來。
三、技術角度
合成生物學作為生物技術的一顆璀璨明珠,正以其獨特的創新力和應用潛力,深刻影響著現代工業、醫療健康、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尤其在構建智慧城市生態方面展現出巨大前景。在基因編輯、生物制造、生物信息學等領域的持續研發投入,正推動合成生物學向著更精準、更高效、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一)技術投入
技術投入在合成生物學領域表現為對基因編輯工具、生物合成路徑、生物信息處理算法等方面的深入研究。這些投入不僅加速了生物制品的開發周期,也提升了生物制造的靈活性和經濟效益。例如,CRISPR-Cas9等基因編輯技術的不斷優化,使得研究人員能夠更精確地修改生物體遺傳信息,開創了個性化醫療和生物農業的新紀元;同時,生物信息學的發展,促進了大規模基因數據的分析與解讀,為生物制品的設計與優化提供了強大的數據支持。
(二)技術突破
技術突破是合成生物學行業發展的引擎。一方面,合成生物學與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的融合,為生物合成路徑的優化和生物制品的快速篩選提供了可能,極大地提升了生物制造的效率和質量。另一方面,生物芯片、微流控技術的成熟,使得生物反應可以在微型化、自動化平臺上進行,實現了生物制造的模塊化和標準化。
技術突破還體現在合成生物學的產品創新上,如生物基材料、生物燃料和生物藥品的開發,不僅豐富了市場選擇,也促進了循環經濟和綠色經濟的發展。同時,合成生物學在環境監測、污染治理等領域的應用,展示了其在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潛力。
此外,合成生物學與智慧城市生態的融合,不僅促進了生物資源的合理利用,還通過生物監測網絡、生物信息平臺等,增強了城市對環境變化的感知能力和響應速度,為構建健康、安全、智能的城市生態環境提供了新的可能。
綜上所述,技術投入和技術突破是合成生物學行業發展的雙翼。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合成生物學不僅推動了生物經濟的興起,也為智慧城市生態的構建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在未來,合成生物學將繼續作為連接生物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橋梁,引領我們走向更加綠色、智能的未來社會。
四、企業角度
合成生物學作為生物技術領域的新興力量,正以其獨特的創新模式和廣泛應用前景,深刻影響著醫療健康、生物制造、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成為推動生物經濟發展的關鍵驅動力。在中國,隨著對生物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和生物經濟戰略的深入實施,合成生物學行業吸引了大量企業的積極布局,形成了從基礎研究到產業應用的全鏈條創新生態。
(一)企業投入
企業在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投入主要集中在技術突破、產品開發和市場拓展上。
在上游研究環節,企業大力投資于基因編輯、代謝工程、細胞工廠等核心技術的研發,通過與高校、研究機構的緊密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向產業應用的轉化,滿足不同行業對生物制品的定制化需求。
在產品制造端,企業不斷加大在生物反應器、生物傳感器等專用設備的創新力度,如智能發酵罐、高通量篩選平臺等,以實現生物制品的高效、可控生產。同時,借助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優化生物制造流程,提升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滿足市場對生物基材料、生物能源、生物藥物等的高速增長需求。
在市場服務領域,企業積極探索合成生物學產品與現代生活方式的深度融合,如個性化醫療、精準農業解決方案等,同時注重與醫療機構、農業企業、環保組織等的合作,共同開發針對特定場景的生物技術應用方案,如生物降解材料、生物肥料、生物檢測技術等。
(二)市場化產業化進展
企業布局的深化和市場拓展的加速,反映了合成生物學行業的市場化產業化進展。近年來中國合成生物學相關企業注冊數量持續增長,形成了以生物技術公司、合成生物學解決方案提供商、生物制造企業為主的多元產業格局。目前,我國合成生物學上游基礎技術企業包括華大智造、金斯瑞生物科技、新格元生物科技、擎科生物等,中游平臺搭建及產品制造企業眾多,代表性企業包括藍晶微生物、凱賽生物、華恒生物、欣貝萊生物、華熙生物、酶賽生物、弈柯萊生物。
圖表:2023合成生物學產業價值金榜前十位
資料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
政策層面,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生物經濟專項基金、生物科技園區建設、生物制造稅收優惠等,旨在降低企業研發成本,促進合成生物學技術的商業化應用。企業層面,通過跨界合作和資源共享,加速合成生物學產業鏈的構建,形成從基因設計到產品制造、從技術研發到市場服務的完整生態,提升整個行業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生物經濟戰略的持續推進,合成生物學行業預計將迎來更加廣闊的市場機遇,為中國生物科技的崛起和生物經濟的繁榮貢獻力量,同時在解決重大疾病、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等全球性挑戰中發揮重要作用。
五、用戶角度
隨著全球對可持續發展和生物經濟的重視日益加深,合成生物學作為一項融合生物學、工程學和信息技術的前沿技術,正逐漸成為解決農業、醫藥、環境和材料科學等領域復雜問題的利器。用戶對于合成生物學產品的安全性、效能和成本效益持有高標準要求,且在滿足這些需求的前提下,愿意為創新的生物技術產品支付合理費用。然而,合成生物學產業的發展和市場滲透同樣面臨多重挑戰,如技術成熟度、成本控制、市場接受度以及與傳統技術的競爭等。
(一)用戶支付意愿
在醫療健康、食品營養、生物制造等不同應用場景中,用戶對合成生物學產品的支付意愿受到產品效果、成本效益、安全性以及技術先進性的直接影響。隨著基因編輯、生物合成路徑設計等技術的不斷進步,用戶對個性化醫療、生物基材料、功能性食品等合成生物學產品的需求更加多樣化,愿意為獲得更高品質、更符合個人需求的產品支付額外費用。
用戶的支付意愿還受到政策環境、技術普及程度和市場供需關系的影響。政府對合成生物學產業的支持政策,如研發補貼、稅收優惠等,以及對生物經濟的積極推動,增強了用戶對合成生物學產品的信心和支付意愿。
(二)用戶滲透率
合成生物學產業在全球范圍內雖已取得顯著進展,但在某些細分市場和新興領域,用戶滲透率仍有提升空間。主要挑戰在于技術的可及性、成本控制、市場教育以及與傳統解決方案的兼容性。
合成生物學產品在制藥、精細化工等行業應用較為成熟,但在農業、環境修復等領域的滲透率相對較低,受限于技術成本、用戶認知和市場接受度等因素。
高昂的研發成本和復雜的生產流程,使部分中小企業難以涉足合成生物學領域,限制了產品創新和市場拓展。同時,合成生物學市場與傳統化學合成、天然提取等方法的競爭,對合成生物學企業構成挑戰。
綜上所述,合成生物學產業的發展需從提升用戶支付意愿和用戶滲透率兩方面著手。一方面,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成本、優化產品性能和安全性,增強市場宣傳,提高用戶支付意愿;另一方面,通過拓展新興市場、優化成本結構、提高產品性價比等策略,提升合成生物學產品的市場滲透率。同時,與政府、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建立緊密合作,構建良好的生物經濟生態體系,是促進合成生物學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
六、總結
合成生物學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政策、資本、技術、企業、用戶五大維度展現出強勁發展勢頭。中國政府高度支持,形成研發、市場和服務優化的全方位政策體系,2023年市場規模已達86.26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突破143億美元。資本市場熱捧,2024年超25家企業完成融資,最大單筆達3億元。技術投入持續,CRISPR等基因編輯技術優化,生物信息學與AI融合,推動生物制造效率和質量提升。企業布局深化,形成從基礎研究到產業應用的創新生態,多元化產業格局顯現。用戶支付意愿高,尤其在醫療健康、食品營養等領域,但技術成熟度、成本控制和市場接受度仍需改善。合成生物學正引領生物經濟的未來,成為推動可持續發展和城市綠色轉型的關鍵力量。
產業投資與產業發展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專家。掃一掃立即關注。
多維度的產業研究和分析,把握未來發展機會。掃碼關注,獲取前沿行業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