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網2024-05-28 08:29 來源:中投網
中投顧問重磅推出"產業大腦"系列產品,高效賦能產業投資及產業發展各種工作場景,歡迎試用體驗! | ||||
---|---|---|---|---|
產品 | 核心功能定位 | 登陸使用 | 試用申請 | |
產業投資大腦 | 新興產業投資機會的高效挖掘工具 | 登陸 > | 申請 > | |
產業招商大腦 | 大數據精準招商專業平臺 | 登陸 > | 申請 > | |
產業研究大腦 | 產業研究工作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 登陸 > | 申請 > |
*姓名
*手機號
*政府/園區/機構/企業名稱
您的職務
您的郵箱
備注
立即申請
聯系電話: 400 008 0586; 0755-82571568
微信掃碼:
前言
截至2022年,中國低空經濟相關的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掛牌公司共有38家,其中航空器制造、飛行服務、保障服務的公司數量分別為17家、16家、13家。這表明低空經濟領域的公司數量相對平衡,但航空器制造略占優勢,這可能反映了該領域的技術密集型特點和較高的市場門檻。在這些公司中,有25家開展有人機業務,13家開展無人機業務,其中3家公司同時涉及這兩種業務。這顯示了市場上存在多元化的業務模式,公司之間在業務選擇上存在差異性,同時也有部分公司在嘗試拓展業務范圍,以增強競爭力。
一、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領域上市企業數量
根據2023年9月國家低空經濟融合創新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上市及新三板掛牌公司低空經濟發展報告(2023)》,中國低空經濟領域擁有38家上市公司或新三板掛牌公司,這些公司涉及航空器制造、飛行服務、保障服務等多個業務類型。這種多樣性表明市場中存在不同類型的企業,它們可能在規模、專長、技術能力等方面各有側重,從而形成了一個多元化的競爭環境。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8年中國低空經濟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指出,航空器制造企業數量最多,達到17家,其次是飛行服務和保障服務企業,分別有16家、13家。這可能反映了航空器制造在整個低空經濟中的核心地位,同時也顯示了飛行服務和保障服務作為支持性業務的重要性。
按開展有人機/無人機業務類型來看,25家公司開展有人機業務,13家公司開展無人機業務,其中3家公司同時運營有人機和無人機業務。這種業務類型的分布顯示了市場對兩種不同航空器類型的需求,同時也表明一些企業在嘗試通過業務多元化來增強競爭力。
圖表:2022年低空經濟相關業務上市公司數量
數據來源:國家低空經濟融合創新研究中心、中投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領域上市公司收入
我國上市公司及新三板掛牌公司低空經濟產業營業收入從2018年的210.52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418.3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8.73%。這一增長趨勢表明市場整體處于擴張期,上市公司之間的競爭也在加劇,各家公司都在尋求增長和市場份額的擴大。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8年中國低空經濟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從收入構成來看,航空器制造業務是低空經濟產業收入的主要部分,占比88%,而飛行業務和保障服務業務分別占比7%和5%。這表明在當前階段,航空器制造是低空經濟的核心業務,而飛行服務和保障服務雖然占比較小,但也是重要的補充部分。
按開展有人機/無人機類型,有人機業務占低空經濟產業收入81%,無人機占比16%,雙領域占比3%。
這一收入結構進一步強調了航空器制造在低空經濟中的重要性,同時也指出了飛行服務和保障服務作為輔助業務的潛在增長空間。
圖表:2018-2022年我國上市公司及新三板掛牌公司低空經濟產業營業收入
數據來源:國家低空經濟融合創新研究中心、中投產業研究院整理
產業投資與產業發展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專家。掃一掃立即關注。
多維度的產業研究和分析,把握未來發展機會。掃碼關注,獲取前沿行業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