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網2024-05-09 10:21 來源:中投網
中投顧問重磅推出"產業大腦"系列產品,高效賦能產業投資及產業發展各種工作場景,歡迎試用體驗! | ||||
---|---|---|---|---|
產品 | 核心功能定位 | 登陸使用 | 試用申請 | |
產業投資大腦 | 新興產業投資機會的高效挖掘工具 | 登陸 > | 申請 > | |
產業招商大腦 | 大數據精準招商專業平臺 | 登陸 > | 申請 > | |
產業研究大腦 | 產業研究工作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 登陸 > | 申請 > |
*姓名
*手機號
*政府/園區/機構/企業名稱
您的職務
您的郵箱
備注
立即申請
聯系電話: 400 008 0586; 0755-82571568
微信掃碼:
2024-2028年中國新材料產業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國家政策支持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質量強國建設綱要》。《綱要》提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企業加大質量技術創新投入,推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應用,促進品種開發和品質升級。
2023年7月2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加速發展化工新材料產業,推動下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國政協重點提案辦理暨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座談會。會議強調要深刻認識加快化工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推動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取得新突破。以問題為導向,本著應用為要、串珠成鏈、成鏈為王,加快突破一批標志性、關鍵性產品,保障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大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形成優質企業梯隊,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增強發展潛力和后勁。
2023年8月2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科技部、國家能源局、國家標準委正式印發《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其中,在新材料與高端裝備兩個專欄中明確提出研制增材制造相關標準,面向產業融合發展需求和應用場景探索,開展相關標準預研工作,全面推進增材制造產業的標準體系建設。
(二)區域集聚態勢明顯
(三)部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部分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領域,我國實現了與國際先進水平“并跑”甚至“領跑”。例如,在關鍵戰略材料方面,中芯國際前七大耗材中六類材料實現國產采購;南山集團鋁合金厚板通過波音公司認證并簽訂供貨合同;中船重工兆瓦級稀土永磁電機體積比傳統電機減少50%、重量減輕40%;世界首座具有第四代核電特征的高溫氣冷堆核電站關鍵裝備材料國產化率超過85%;液態金屬在3D打印、柔性智能機器、血管機器人等領域實現初步應用等。
(四)國家重視培養產業相關人才
除了市場需求的增長以外,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也是推動產業的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提到,在2015年新材料產業人才總量為600萬人,預計到2025年,人才總量為1,000萬人,人才缺口為400萬人。但三部委在《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中明確,要引導高校招生計劃向本科電子信息類、機械類、材料類、海洋工程類、生物工程類、航空航天類和高職裝備制造大類、電子信息大類、生物與化工大類、能源動力與材料大類中對應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的相關專業傾斜。同時注重專業設置前瞻性,主動適應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發展需求,增設前沿和緊缺學科專業,強化行業特色學科專業建設。在教育部門的引導下,高校必定會著力培養大批的高素質新材料產業人才,來支持新材料產業的發展。
(五)下游應用領域發展,拉動新材料市場需求增長
近年來我國新材料產業技術水平不斷發展,隨著新材料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新材料對下游各領域的推動作用明顯。反過來,新材料下游行業的發展壯大也將拉動對新材料產品的需求增長。同時,未來我國將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電子電器、生物醫藥、航天航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國民經濟和國防領域的高質量建設,都離不開新材料產業為其提供強有力支撐和保障。未來下游應用領域的高速發展,將為新材料行業帶來廣闊市場需求空間。
二、不利因素
(一)資金緊張
新材料產品的研發具有投入大、周期長、產業風險放大的特點,沒有長時間的持續投入,很難開發出穩定的產品。我國新材料企業涉及金屬新材料、復合新材料、化工新材料、信息新材料、纖維新材料等,多為中小型企業,年產值多在1億元以下,多為初創型或發展期企業,現金流壓力較大。
(二)技術水平低
新材料產業屬于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新興產業。新材料產業不靠大規模生產來提高競爭力,而靠獨特優良性能取勝,與新技術、新技術密切相關,往往在極端條件制備形成,需要各學科與技術之間的相互交叉。我國新材料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不強,跟蹤仿制多,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及技術,在高端產品領域缺乏競爭力。
(三)環保壓力大
新材料產業對環境的破壞也比較常見,急需解決。例如稀土材料的開采和冶煉對環境的破壞程度已經嚴重制約行業的發展。一些為解決環境污染問題而開發的新材料在生產過程中也會對環境有極大的破壞。隨著我國環保督查壓力的增強,企業生產受到較大影響,而中小企業在環保投入上缺乏資金支持。
(四)產業結構不夠合理
目前,我國部分新材料領域的產業結構不夠合理,新材料產業投資支持的是一些“點”,尚未形成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聯動效應。國家更愿意把扶持資金投入到國有企業和科研院所,對民營企業雖然從政策上鼓勵參與競爭,但從操作層面上看,民營企業進入國家大型項目壁壘重重。此外,作為發展主體的新材料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產業發展缺乏統籌規劃,投資分散,成果轉化率低,產業鏈不夠完整。有些行業的新材料企業大多集中在中下游環節,產業配套能力不強。
(五)外資企業占據高端市場
從全球新材料行業格局分布情況來看,當前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位于第一梯隊,占據著全球新材料市場的壟斷地位,其中美國憑借強大科技實力,新材料產業全面領先;日本新材料產業優勢主要在納米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等領域;歐洲在結構材料、光學與光電材料優勢明顯。位于全球新材料行業第二梯隊的國家和地區主要有韓國、俄羅斯、等,其中俄羅斯具有豐富礦產資源等先天優勢,且在航天航空材料、金屬材料、超導材料等優勢明顯;第三梯隊主要是巴西、印度。當前歐美發達國家占據著全球最大的新材料市場,其新材料產業發展已經較為成熟,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新材料產業仍較落后。
2022年,中國新材料產業總產值達到6.8萬億元;2023年1-9月,中國新材料產業總產值超過5萬億元。
我們預計,2024年我國新材料產業總產值將達到8.8萬億元,未來五年(2024-2028)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2.31%,2028年將達到14.0萬億元。
數據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
產業投資與產業發展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專家。掃一掃立即關注。
多維度的產業研究和分析,把握未來發展機會。掃碼關注,獲取前沿行業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