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網2024-05-16 08:57 來源:中投網
中投顧問重磅推出"產業大腦"系列產品,高效賦能產業投資及產業發展各種工作場景,歡迎試用體驗! | ||||
---|---|---|---|---|
產品 | 核心功能定位 | 登陸使用 | 試用申請 | |
產業投資大腦 | 新興產業投資機會的高效挖掘工具 | 登陸 > | 申請 > | |
產業招商大腦 | 大數據精準招商專業平臺 | 登陸 > | 申請 > | |
產業研究大腦 | 產業研究工作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 登陸 > | 申請 > |
聯系電話: 400 008 0586; 0755-82571568
微信掃碼:
前言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數字時代,云計算技術已成為推動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力量。企業對于靈活、高效、可擴展的云服務需求日益增長,這不僅促進了云服務市場的蓬勃發展,也引發了激烈的市場競爭。2024年3月,中國兩大云服務提供商--阿里云和京東云,通過將云計算產品帶入網絡直播的方式,再次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這一創新的營銷策略不僅為云計算產品的普及開辟了新的途徑,也標志著價格競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一、云產品亮相直播間掀起價格戰
在2024年3月31日,中國的兩大云服務巨頭--阿里云和京東云,選擇了一種新穎的方式來推廣他們的云計算產品:網絡直播。這一策略不僅為云計算產品設定了新的價格標準,也顯示出國內領先的云服務供應商正努力使云計算技術更加普及化。
阿里云與京東云此次降價行動的核心目標在于以更低的價格吸引更多的用戶,從而擴大市場份額,提升云計算市場的滲透率。云服務商的降價策略旨在實現以價換量,進而推動云計算產業的快速發展,助力全社會數字化轉型。
當晚,在知名網絡紅人羅永浩的直播間中,阿里云的產品成為了焦點。阿里云盤企業版CDE、云服務器ECS以及對象存儲OSS等核心產品紛紛亮相,以更具競爭力的價格吸引觀眾。而在2024年2月29日,阿里云已經宣布啟動大規模的降價計劃,涉及產品眾多,降價幅度之大令人矚目。
與此同時,京東云也不甘示弱,在當晚同步開啟了比價活動。其全系核心產品均參與比價,并明確將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等作為主要比價對象。京東云更是提前宣布,其直播間的價格將比特定直播間再低10%,展現出強烈的競爭態勢。
針對云計算行業價格戰的激烈程度,多位專家給出了自己的見解。他們認為,這既反映了當前云計算市場供需結構的新變化,也展現了市場由分散走向整合的趨勢。通過低價競爭,云服務商能夠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形成良性循環。
然而,專家也提醒,在價格戰的同時,必須警惕因降價而降低服務質量和出現大型云服務商壟斷市場的情況。他們指出,云服務商應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調整云服務結構模式,以推動云服務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云計算市場作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其未來發展潛力巨大。隨著消費者驅動的增長和工業、制造業等領域的數字化轉型,云計算將迎來更廣闊的應用空間。而在這場價格戰中,誰能以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贏得用戶的信任,誰就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二、中國云計算行業政策支持情況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8年中國云計算產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云計算行業的發展,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支持和促進這一行業的健康成長,《云計算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征求意見稿)《關于推進IPv6技術演進和應用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國務院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等產業政策為云計算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明確、廣闊的市場前景,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這些政策的實施,不僅為云計算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也為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政策的不斷深化和完善,預計中國云計算行業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
圖表:2022-2024年中國云計算行業相關政策匯總
資料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
三、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
(一)整體市場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8年中國云計算產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從整體來看,我國云計算市場保持高速增長。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2022年我國云計算市場規模達4,550億元,同比增長40.91%。相比于全球19%的增速,我國云計算市場仍處于快速發展期,在全球經濟放緩的背景下,仍展現出強大的韌性。預計到2025年,我國云計算整體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
圖表:2020-2025年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及增速
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投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公有云市場
2022年,中國公有云市場規模為3,256億元。
圖表:2017-2022年中國公有云市場規模
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投產業研究院整理
AI公有云爆發在即。
2023年,生成式AI為云計算發展史添上了濃重的一筆,標志著云服務提供商在政企市場之外找到了新的增長點。業界普遍認為,生成式AI技術重新定義了云計算的價值,其背后的龐大基礎設施需求進一步推動了整個產業鏈的發展。
據硅谷知名風投A16Z估計,應用層企業將20%至40%的收入投入到AI推理和模型微調中,這部分資金主要流向云服務提供商或第三方模型供應商。同時,第三方模型供應商也會將其收入的一半左右投入到云基礎設施建設中。這意味著,生成式AI產生的總收入中有10%至20%最終流向了云服務提供商。
盡管云服務提供商在AI大模型上的投入巨大,但他們的主要目標并非直接通過大模型獲利,而是利用這些模型吸引新客戶,擴大在云計算市場的份額。這與專注于大模型的初創公司的目標有所不同。
例如,阿里云在2023年10月的云棲大會上推出了一系列新的AI模型,包括通用模型通義千問2.0及多個行業特定模型。阿里云CTO周靖人表示,公司旨在通過這些產品向開發者展示大模型的潛力和實際應用,激發開發者的創新思維,將大模型技術融入到企業業務中。
圖表:2023年國內云廠商的大模型進展
資料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整理
云服務商正抓住新機遇,為開發者打造便捷的應用開發平臺,如百度飛槳和阿里魔搭的AI開放平臺,均吸引了超過200萬活躍開發者。在AI芯片領域,阿里的倚天710、華為的鯤鵬和升騰系列、百度的昆侖芯片均取得顯著進展,騰訊也宣布加入自主研發行列。盡管大模型尚未催生出爆款應用,模型層面的革新持續進行,應用層面的創新可能隨時被顛覆,但云服務商無人愿意承擔落后的風險。至于大模型的商業潛力和本輪AI浪潮能否突破以往的落地難題,答案有待2024年揭曉。
(三)私有云市場
2022年,中國私有云市場為1,294億元。
圖表:2017-2022年中國私有云市場規模
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投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中國云計算行業前景展望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8年中國云計算產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中國云計算行業正站在數字化轉型的風口上,預計未來幾年將保持迅猛增長。
政府的政策扶持、企業對IT升級的需求以及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是推動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政府將云計算定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政策激勵和基礎設施建設,為行業提供了堅實的發展平臺。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越來越認識到云計算在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上的優勢,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同時,5G、AI、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為云計算開辟了更多應用場景。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云服務提供商不斷創新,提升服務質量,以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這種競爭也推動了行業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的整體提升。
未來,中國云計算行業將更加重視安全、合規和創新。隨著數據保護法規的加強,云服務商需加強安全投入,贏得用戶信任。同時,企業需持續研發投入,以保持競爭優勢,推動行業向更高質量發展。
中投產業研究院認為,中國云計算行業前景光明,將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的關鍵力量。技術進步、市場需求和政策支持將共同助力行業迎來更加繁榮的發展階段。
產業投資與產業發展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專家。掃一掃立即關注。
多維度的產業研究和分析,把握未來發展機會。掃碼關注,獲取前沿行業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