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網2024-05-23 07:40 來源:中投網
中投顧問重磅推出"產業大腦"系列產品,高效賦能產業投資及產業發展各種工作場景,歡迎試用體驗! | ||||
---|---|---|---|---|
產品 | 核心功能定位 | 登陸使用 | 試用申請 | |
產業投資大腦 | 新興產業投資機會的高效挖掘工具 | 登陸 > | 申請 > | |
產業招商大腦 | 大數據精準招商專業平臺 | 登陸 > | 申請 > | |
產業研究大腦 | 產業研究工作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 登陸 > | 申請 > |
*姓名
*手機號
*政府/園區/機構/企業名稱
您的職務
您的郵箱
備注
立即申請
聯系電話: 400 008 0586; 0755-82571568
微信掃碼:
1.1 中投顧問對2024-2028年中國環境監測行業預測分析
1.1.1 2024-2028年中國環境監測行業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國家對環境監測行業的重視
首先水環境監測方面,隨著對水環境治理加強,對水監測設備準確性和數據可靠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一些地方正在對新的指標體系進行驗證。防治水污染、恢復水環境、保護水資源的“三水治理”需要統籌流域與區域、水與土地、生物與棲息地,從水質監測到水生態監測。
其次大氣環境監測方面,空氣污染物濃度的顯著降低提高了市場對監測污染物類型和成分監測準確性的要求。我國當前正進一步創建和修訂設備檢測規范、固定污染源溫室氣體檢測規范、環境空氣溫室氣體檢測規范、環境空氣非甲烷總烴檢測規范、環境空氣硫化氫和氨氣檢測規范等建設。
最后我國重視環境監測行業的研發投入,當前監控企業掌握行業重要技能未來將會有更大的機會。根據國內環境監控行業幾家上市公司的數據,研發投入近年來基本上都是逐年增加的,平均研發投入占營業利潤的8%左右。
(二)環境監測技術的不斷發展
隨著環境保護工作的深入開展,環境監測技術也在不斷發展。我國環境監測技術裝備將向小型化、自動化、智能化、精確化、綜合化和網絡化方向發展;環境監測指標向組分監測、前體物監測等傾斜;監測技術向靈敏度高、選擇性強的光學/光譜學分析、質譜譜分析方向發展;監測參數向多參數實時、在線、自動化以及區域動態遙測方向發展;監測技術將與5G、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相融合,推動環境監測從單一的儀器設備監測,向物聯網化監測系統及管理平臺發展。
1、監測技術的智能化和自動化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智能化和自動化技術將在環境監測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未來的環境監測將更加注重智能化和自動化的監測設備的應用,如自動監測儀器、無人機、機器人等,這些設備可以實現對環境參數的自動監測和遠程傳輸,提高監測的準確性和效率。
2、監測技術的精細化
隨著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環境監測技術的精細化程度也將不斷提高。未來的環境監測將更加注重對環境中有害物質的種類和濃度的監測,如微塑料、微粒子等,同時還將加強對環境變化過程的監測,如大氣污染物的擴散、水體的自然凈化過程等,為環境保護提供更加詳細和準確的信息。
3、監測技術的綜合化
未來的環境監測將更加注重多種技術的綜合應用,如化學分析法、物理法、生物法、遙感遙測法等,這些方法將根據不同的監測目的和對象進行優化組合,提高監測的準確性和效率。同時,還將加強環境監測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如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數據庫技術、網絡技術等,為環境監測提供更加全面的技術支持。
4、監測數據的共享和應用
未來的環境監測將更加注重數據的共享和應用。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環境監測數據的應用價值將得到更加充分的挖掘。通過對大量環境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可以提取出更多的有用信息,如污染物的來源、分布、擴散趨勢等,為環境保護提供更加科學和有力的決策支持。同時,還將加強環境監測數據的共享和交換,促進信息資源的整合和共享,推動環境保護工作的協同發展。
(三)智慧環保是發展趨勢
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人們健康理念的不斷提升,近年來環境保護與安全、食品安全檢測、生命科學等領域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國家相關政策頻出,國內化學分析儀器市場迅速發展壯大,尤其是環境監測領域,已成為化學分析儀器行業新的增長點。
近年來,國家對環保產業的扶持力度持續加大,通過引入現代信息技術,促進了環境監測向智慧環保的邁進,未來以提供“智慧地解決問題”為導向的智慧環保將加速發展,政府迫切需要有效減排的綜合解決方案,咨詢、監測、監管、減排、達標規劃為一體的整體方案將會有巨大的市場潛力。監測企業將進一步轉型,強化數據挖掘,數據系統服務方面的能力。未來發展點包括信息獲取環節(如先進傳感器)、互聯網前端監測監管數據打包(如開發手機APP軟件)等,提供優質數據與污染物分析、溯源等技術的監測企業將會更有優勢。
二、不利因素
(一)行業競爭力弱
當前環境監測行業主要可分為三大陣營,上游主導硬件、軟件、檢測試劑,主要是產品線全而完整的綜合方案提供商,基本由外資企業占領,其中高端過程分析儀器市場大多被德國西門子、瑞士ABB、美國賽默飛世爾等外資企業所占領。中游主導監測儀器、監測系統,是細分監測領域的龍頭,主要由上市企業如聚光科技、雪迪龍、先河環保、中環裝備、天瑞儀器等占據。下游主導儀器維護、設備運營,為其他代理等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小企業,主要為第三方環境服務產業如天鑒檢測、中科檢測、譜尼測試等監測單位。
(二)行業數據質量問題
1、人為干預導致數據失真
地方不當干預環境監測行為時有發生,如指使相關人員通過干擾采樣設施等手段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等現象,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同時,排污單位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屢禁不止。有些企業為了逃避監管,蓄意干擾監測現場采樣,篡改、偽造監測數據。
2、環境監測機構服務水平良莠不齊
一些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環境監測設備運營維護機構受利益驅動,或屈從于委托單位的無理要求,編造數據、出假報告以賺取利潤;或者為了搶占市場低價競爭,為了降低成本不按規范開展監測活動,監測質量堪憂。在當前環境監測要求不斷提升、監管趨嚴的形勢下,環境監測設備、運維與運營訂單更傾向于技術成熟、信譽好、運營能力強的環境監測企業。
(三)環境監測技術能力不足
盡管現在我國科學技術發展較快,越來越多的技術都開始融入到環境監測技術當中,對我國環境保護工作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從總體上來看,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環境監測技術有待進一步提升,相關監測設備也大多是中低檔產品,產品功能單一,故障率高,附加值低,在使用的時候還存在監測頻次低、采樣誤差大、監測數據不準確等問題,特別是隨著監測對象的不斷擴大,相關監測難度也將進一步增強,就目前而言我國環境監測行業無法達到要求,這就促使環境監測行業不斷提高監測技術,相關企業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提高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在實踐工作中不斷優化,提高其應用效果,促使質量監測的效果得到全面提升。
(四)專業人才不足
由于環境監測行業涉及領域多,中級和高級監測人員比較難找。監測行業需要熟悉水、電、大氣、物理等領域的復雜人力資源,而其目前的專長包括知識結構老化、科研能力薄弱、業務能力參差不齊,相對薄弱。一方面,環境監測隊伍素質與當前形勢緊迫、任務繁重不相適應,監測人員標準制定、課題研究、先進設備操作能力不足的情況經常出現。缺乏招聘、培訓和管理。有效的績效評價機制。而環境監測企業則相對缺乏復合型人才,因為理想的人才不僅需要具備客戶行業知識背景,還需要對相應的非標產品設計有深入的了解。您的系統狀態、業務流程、維護服務模式等。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前一個短板在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逐漸得到糾正,后一個短板表明只有技術能力、市場能力、資金管理能力等綜合競爭力強的企業才能獲勝。
1.1.2 2024-2028年中國環境監測行業市場規模預測
2022年,我國中國環境監測行業市場規模達到435.11億元;2023年,我國中國環境監測行業市場規模約達到466.71億元。
我們預計,2024年我國中國環境監測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513.3億元,未來五年(2024-2028)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9.95%,2028年將達到750.0億元。
圖表:中投顧問對2024-2028年中國環境監測行業市場規模預測
數據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
1.1.3 2024-2028年中國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產量預測
2022年,我國中國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產量約達到540萬臺;2023年,我國中國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產量約達到574萬臺。
我們預計,2024年我國中國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產量將達到615萬臺,未來五年(2024-2028)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8.90%,2028年將達到865萬臺。
圖表:中投顧問對2024-2028年中國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產量預測
數據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
產業投資與產業發展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專家。掃一掃立即關注。
多維度的產業研究和分析,把握未來發展機會。掃碼關注,獲取前沿行業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