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網2024-04-25 12:06 來源:中投網
中投顧問重磅推出"產業大腦"系列產品,高效賦能產業投資及產業發展各種工作場景,歡迎試用體驗! | ||||
---|---|---|---|---|
產品 | 核心功能定位 | 登陸使用 | 試用申請 | |
產業投資大腦 | 新興產業投資機會的高效挖掘工具 | 登陸 > | 申請 > | |
產業招商大腦 | 大數據精準招商專業平臺 | 登陸 > | 申請 > | |
產業研究大腦 | 產業研究工作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 登陸 > | 申請 > |
聯系電話: 400 008 0586; 0755-82571568
微信掃碼:
一、有利因素
(一)國家水網建設打開水環境治理長期成長空間
2022年,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開展新污染物治理。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水環境與農業、工業及居民生活息息相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自“十四五”以來,節水減污受到重視,預計水環境治理行業將持續保持較高的景氣度。
2023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關于水資源配置和供水保障,《綱要》提出:堅持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增強流域間、區域間水資源調配能力和城鄉供水保障能力;優化農村供水工程布局,強化水資源保護和水質保障,提升農村供水標準和保障水平。關于國家水網高質量發展,《綱要》提出:加強水網數字化建設,推進水網工程與相關行業數字化平臺銜接,實現信息共享;提升水網調度管理智能化水平;完善水網監測體系,推動新一代通信技術、高分遙感衛星、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手段應用。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相關水務基礎設施短板有望補齊。《綱要》在國家水網布局、水資源和供水保障、河湖生態系統保護、智慧水網方面等提出建設目標,相關水務及水處理公司有望受益。
(二)人均水資源匱乏拉動水處理需求
我國整體水資源較為匱乏。按照國際標準,2021年我國有22個省處于缺水狀態(人均水資源<3000m³),其中輕度缺水(2000m³≤人均水資源<3000m³)的7個,中度缺水(1000m³≤人均水資源<2000m³)的5個,嚴重缺水(500m³≤人均水資源<1000m³)的6個,極度缺水(人均水資源<500m³)的4個。我國水資源區域和年際間分布不均,水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偏低,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家之一。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近年來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持續保持低位水平,2021年為2098.49立方米。進入“十四五”以來,我國對水旱災害防控能力、水資源集約及再生利用能力、河湖生態環境防治提出更高的要求。
水環境治理重要性日益凸顯。水務行業由原水供應、自來水生產、排水、污水處理及水資源回收利用等環節構成。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水務行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已成為重要的民生工程,政府監管力度不斷加大。經過多年治理,我國水環境整體狀況有所改善。根據生態環境部統計,2022年3641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7.9%,同比上升3.0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7%,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
(三)高濃度廢水處理設備的創新與應用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迅猛發展,高濃度廢水成為了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由于廢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質和重金屬,其排放直接威脅著水源的安全和生態平衡的穩定。為了保護環境、維護人類健康,研發和應用高濃度廢水處理設備顯得尤為迫切。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高濃度廢水處理設備在不斷創新和發展。其中,膜分離技術、生物降解技術、化學氧化技術等都被廣泛應用于高濃度廢水處理領域。這些技術能夠有效去除廢水中的污染物,將其轉化為相對無害的物質,降低對環境的危害。高濃度廢水處理設備相對于傳統方法具有明顯的優勢。首先,它們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處理更多的廢水,提高處理效率。其次,這些設備在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副產物也更易于處理和處置,減少了二次污染的風險。最重要的是,高濃度廢水處理設備能夠將廢水處理成對環境影響較小的物質,有助于減輕環境負擔。
高濃度廢水處理設備的研發和應用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各國政府和企業都應當加大對高濃度廢水處理技術的投入,推動其創新與應用。通過引入高濃度廢水處理設備,可以有效降低環境污染,提升水體質量,保護生態平衡。
二、不利因素
(一)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利用效率低
國內城市的污水處理設施不完善且利用效率低,導致出現城市污水治理工作不達標的問題。目前我國能夠正常運轉的污水處理設備僅占總量的50%左右,大量污水處理設備由于機械故障和管理不善都處于停運狀態,導致很多污水處理廠的實際處理能力與其規模嚴重不符。設施利用效率低將使企業運行成本難以下降的同時,也造成了資源浪費。
(二)產品質量監管缺失
由于水處理設備的特殊性,許多生產廠家只是加工零部件,成品需要到使用現場才能組裝成型,質檢機構針對產品的質量檢驗也必須在設備使用現場進行,但由于各部門的職能劃分,質監局只是把好產品出廠質量關,對于使用現場的產品沒有監管權,而當地環保部門只是對整個工程的運行效果進行監管,現行的工程監理也不包括設備的監理,可以說環保設備的質量監管基本還是空白,沒有形成科學有效的質量監管體系,水處理設備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長期無明確的主管部門,缺乏有效管理手段。
雖然目前也開展了環保產品認證,但這種認證屬于自愿性的,相關配套鼓勵政策也沒有出臺,企業認證積極性不高。因此,目前主要是靠市場行為來規范行業的發展,但我國的市場機制一些方面還不規范,這就為某些企業鉆監管的空子提供了機會。
(三)產品標準化發展滯后
水處理設備的標準管理方面,截至目前還沒有建立起完整科學的標準體系,標準制訂更是處于滯后狀態,三種行業標準并行,環境保護部行業標準、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行業標準、機械行業標準都涉及水處理設備,但卻各自有標準制定計劃和技術機構,存在部分標準重復制定、標準應用扯皮以及標準管理混亂等現象,標準中的大量技術數據和指標直接或間接來源于國外標準、產品樣本,缺乏科學技術研究,數據缺乏實驗結果驗證。
由于水處理設備標準化總體水平偏低,一些過分遷就現有產業技術現狀的低水平標準存在,使許多達到標準要求但缺乏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充斥市場,造成產品效率低下和資源浪費,使一些國外淘汰的產品長驅直入。更為嚴重的是,一些企業自主研發采用先進技術的高新技術和產品標準不能及時出臺,客觀上影響了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行業的技術升級和產品的更新換代。
我們預計,2023年我國水處理設備市場規模將達到5,090億元,未來五年(2023-2027)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7.04%,2027年將達到9,551億元。
數據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
產業投資與產業發展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專家。掃一掃立即關注。
多維度的產業研究和分析,把握未來發展機會。掃碼關注,獲取前沿行業報告。